注重应用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

2018-01-31 00:48李林
考试周刊 2017年101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实践小学数学

摘 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摆脱机械的题海战术,要能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应用来学习、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实践;应用

一、 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是生活实践中应用非常广,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日常生活中小到买菜,大到卫星上天都离不开数学计算。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学的是简单几何图形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当同学们掌握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后,我们要注意结合生活实践问题来让同学们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经过切实的实践体验才能将死的知识转化成活的运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们就结合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角度说一说如何指导小学生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二、 结合生活情境启发运用

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传统照本理论灌输,不契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无法唤起更多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中来。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境,将知识融合到实际中来,让孩子们参照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完善思考,分析解答。

比如,学习《认识分数》时,如果将理论孩子理解抽象,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来启发应用: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播放小刚生日会,让同学们边看边思考问题“小刚生日会上,小李和小王去庆祝,看看桌上都有什么好吃的?”(多媒体展示)有:3罐汽水、6个芒果、1个蛋糕。

【过生日的场景每个孩子都熟悉,容易激发兴趣,引起他们的参与感,便于启发他们结合分数概念来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问题:吹完蜡烛后,三个小伙伴怎样分食物比较公允?

给大家留出分析和讨论的时间。

同学们一般会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每人一罐汽水,两个芒果,蛋糕切成三块,一人一块。

教师点拨:蛋糕随意切,有的大,有的小可以吗?

同学们摇头,表示要切一样大。

教师总结:对,如果要公平呢,就得切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成三份。这样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数学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分数的应用。

如此结合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就容易以形象的方式给同学们阐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不然,只是用“平均分”“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学概念,同学们会很茫然,无法达成认知需求。

三、 敢于动手实践实现能力转换

通过形象的情境体验和引导,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和意识。但是要真增长学生真刀实枪运用数学的能力,还要强调动手实践化。尤其是针对性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如果没有切实的动手实践体验,根本无法靠想象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迁移。小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我们要抓住这个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鼓励同学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验和感悟。

比如《長方形》,学习的时候,很多同学觉得简单。其实如果只靠想象和观看,会忽略很多知识细节、更无法生成实践经验。所以,我们要组织小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动手规划,来提升应用能力。

设置活动: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校园手工区”设计图。

思考问题:图示是我校一块手工区。如果想从里面规划一个长7米,总边长是24米的花池,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呢?

学生活动:小组内尝试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探索正确的解决方案。

展示:同学们经过在组内讨论,找到什么巧法呢?怎样根据已知数据来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呢?假如不确定宽度,能不能设置出符合要求的花池呢?

学生发言规划:通过在纸上画示意图,标识出长和宽,形象认识到总周长24米是有两个宽边和两个长边和,这样就找到了问题的算法。

教师点评:同学们都挺聪明,通过实践找到了解题方法。其实数学问题就是这样,看似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敢于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可见,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不但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生成体验中来,还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驱动他们边思考边动手,完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成实践运用能力。

四、 开放性作业拓展数学认知

作业是对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课堂上完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和认知后,通过适量的、开放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和实践,这样就能有效补充课堂,深化动手能力。可以采用的作业形式包括:第一,数学课外调查。数学课堂教学后的,拓展的可以采用数学课外调查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例如:学习了比例后可以让学生将每个月的水电支出设计成比例形式来表示;学习了正方形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房间的地板砖情况。第二,数学日记形式。每节课学习后都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同时也融合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的发展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作业的布置也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了知识的实际操作意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自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条件。第三,课外活动模式。实践出真知,课外活动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很多知识和体验我们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们参加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启发发散思维思考,开拓动手能力。比如,学完统计初步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家里每月用电情况;学习面积知识后,让同学们测算队列人数……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还能有效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 小结

总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小学生多以形象认知为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宣讲理论。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结合生活情境和实践场景来让同学们切身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完善数学知识生成、发展和运用的过程,最终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法门,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游爱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探究[J].教育,2017(1).

[2]郭志英.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作者简介:李林,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实践小学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