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河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展现出对学生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及完善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教育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艺术审美体验,具有良好的審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公共艺术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1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我国公共艺术教育最早由清华大学开创,并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随后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学校纷纷设立了公共艺术教育机构,为学生文化艺术教育提供保障。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艺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也展现出积极的影响。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直观、具象的特殊方式和情感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具备客观、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艺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想象力更丰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强,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2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2.1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
提高审美与文化素养。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传递艺术家的知觉、情感、理想与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反映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独特形态。通过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析,能让学生辨别真善美,掌握审美标准,树立审美观念,并在意识上自觉地抵制消极、落后的腐朽思想,脱离低级的审美趣味,实现审美与文化素养的升华。
陶冶道德情操,凝聚民族情感。情感是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元素,体现在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渗透着艺术家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来源于对“美”的感悟。在公共艺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作品感受生活的多元化,生命的维度与人生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美与深厚的情感,在坚毅不屈与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中得到熏陶与教育,形成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凝聚力。通过艺术教育,感受文明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进民族情感。
2.2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 样。”美育与德育通常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美育与德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常常被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主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或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正常的审美观念。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都艺术媒介,让学生对审美产生共鸣。通过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蕴含的美与善,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高尚的情操,让他们具有感受美的能力,增强文化艺术所带来的归属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与完善,从而感受到生命的美与价值。艺术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的,学生在学习公共艺术的同时,在道德情操和人格特质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和良性的熏陶。
人的道德不是单调和枯燥的规定和形式造就的,而是需要艺术的感染与引导,通过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人的内心去塑造,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2.3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创新意识
尤·鲍列夫指出:“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原生家庭带来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近年来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甚至有的出现严峻问题,尤其是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显示出极大的不足。而艺术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在调整情绪以及减轻心理压力有着独特的效果。研究发现,过重的生活压力会使学生出现一系列的情绪,比如恐惧、不安等等,这些往往会致使他们的学业受到影响,而舒缓的或激动人心的音乐,明媚的画面,激励的语言等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与情绪,艺术能引导人朝着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去靠近,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艺术能更全面、更细致地体现人类心灵发展状况,更丰富、更模糊,也更敏锐、更具前瞻性,表现在最敏感的人群——艺术家的心灵中活跃着成长着的人类心灵”。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公共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审美,接受美的洗礼,使灵魂得到净化。”
3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其重要的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把专业教育的精深与素质教育的广博结合起来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公共艺术教育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教育形式,从提高学生审美能与审美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能普遍接受的方式,促进德育发展;以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以艺术源于生活,以人为本的特质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灵,完善高尚的人格。通过公共艺术对学生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艺术的精髓与灵魂,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龙瑞.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21-23.
[2]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杨岚.大学素质教育系列中的艺术教育问题研究[J].艺术教育,20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