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生主体性让高中政治课堂绽放光彩

2018-01-31 16:46覃兆静
考试周刊 2017年73期
关键词:主体性高中生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人本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致力于培养学生选择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供宽厚的基石,为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主体性;高中政治课教学;高中生

一、 前言

高中政治新课标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其中着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生成。当前,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活动显现出与以往不同之处: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言行举止方面显现出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等规律,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接受教师知识性的讲授,而是要求教师打造个性化、有意义价值追求的教学方式。这些新变化都对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一改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致力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二、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出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不足,生怕学生不懂,教师很容易上演“独角戏”,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学生整堂课最高的效率在于教师提高嗓音重点强调多次的“结论性”知识,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无形中形成了依赖教师来帮助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处于被动的學习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就被忽视了。在开放性、包容性越来越强的高考背景下,其对高中政治理论知识不同层次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结论”那么简单,还要求有对知识的迁移,分析综合,以及知识的拓展等等,这些都是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独立自主应对的客观现实。对此,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及时领会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改以往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启迪式的教学方式,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对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要讲究过程性的技巧,而不是按部就班式的“结论性”告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探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具体现实生活的解决自主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自我认知构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学生自主性才会被激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会学”。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首要关键的一步。

三、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置多样化、生活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方向与灵魂,教学过程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个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情感。为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以问题式进行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索的心理,引导学生会围绕问题来展开对知识的学习。先让学生观看:走进世博——我国五大少数民族馆图片。学生之前听说过世博会,也有看过一些场馆的图片,但是没有将五大少数民族的场馆仔细观察和比较过。就此,我以这样的问题1进行教学导入:图片中所展示的五大少数民族馆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国情?由于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贴近他们现实生活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引发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活跃的氛围下开展教学。又如,讲解在到本节课的重点民族平等这一知识点时,我分别展示了少数民族有关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体现民族平等的实例,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是否意味着民族平等在我国已经彻底实现了呢?这是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根据提示展开探究合作,在扩展思维的同时,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学生通过对于难题的解决克服了畏难情绪,提高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学生脑中留下了“我要学”的思想意识。在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了问题3: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我会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出哪些意见?同学们身处少数民族,出于对本民族的热爱,积极献言献策,展开热烈的讨论,主动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组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四、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和谐是营造生动活泼课堂氛围的润滑剂,是促进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流、抒发真实情感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乐于表达内心想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学生在和谐真实、相互信任、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拥有真情流露、启发主体性的真实土壤。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创造性的结论与思维。比如,在对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学以致用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探究一: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该抱怎样的态度?探究二: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你会怎么做?探究三:如果自己所在地区与某个民族自治地方有对口支援的关系,你能做的是什么?学生们平时也会遇到这样类似的现实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有迫切的心情。学生们对此激发起积极探索的热情,在热烈的讨论中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五、 结语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有利于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孟.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缺失问题及对策探析[J].才智,2016.

[2]张兴武.浅谈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学周刊,2015,(8).

作者简介:

覃兆静,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性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