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乡贤

2018-01-31 13:30
新西部 2018年1期
关键词:乡贤故乡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新乡贤”的出现,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显然,这是一篇值得期盼、需要做好的大文章。

2013年6月,陕西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在省民政厅注册。其前身为西安进步青年中心和陕西支农人网络等公益机构,涉及志愿者培训、乡村建设、思想启蒙、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公益创业、社区建设等诸多领域。

2017年5月,由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陕西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启动了“2017陕西爱故乡人物推选活动”。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的“情归故里·共建家乡,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陕西区的活动。

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活动,旨在接续千余年的乡土文脉与城市历史记忆,以“故乡情怀”唤起人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复兴乡土文化,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把农村建设成繁荣昌盛的乐园,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项活动始于2014年,三年间征集到117位爱故乡候选人,评选出48位爱故乡年度人物,涉及十大领域,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

益路人的新发现

陕西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简称“益路人”)从2015年始就参与这项活动,推送了众多全国爱故乡候选人物,最终有六位成为全国性的爱故乡年度人物。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新乡贤”,是传承乡村文明的火种,是联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是探索生态可持续的先行者。

2017年,益路人开始单独承办陕西区活动。

2017年5月21日,由陕西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陕西“爱故乡”主题对谈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进行,对谈主题是“故乡的价值与爱故乡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徐婧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王昱娟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宗益祥博士等人共同启动“2017年陕西爱故乡人物寻访活动”。这是一项旨在推动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爱故乡”公益项目,尝试以村域为基点,在县域内整合资源,并链接省市平台互动,以此推动陕西爱故乡公益事业的发展。

截至2017年11月1日,“2017陕西爱故乡人物推选活动”的推选阶段正式结束,初选出来的50位新乡贤多来自底层,有的返乡创业领办合作社或借力电商带领村民致富,有的编撰志书致力于乡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有的创办乡土博物馆普及农耕文化,有的扎根地方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发展,有的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一方百姓,他们的身上彰显了爱故乡人物厚德、坚韧、专业、创新的特质,必将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建设自己的故乡。

通过社会征集、组织推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乡土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自然教育、乡村创意服务、中医养生保健以及地方返乡行动六个方面的50位典型代表性人物的感人事迹,已在“爱三秦故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一个村庄的三百多天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首次出现在了政府报告中,这体现了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对人文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尊重,而我们普通人可以为“记得住乡愁”说一点什么呢?

73岁的洛南县退休教师刘锐,每天拍一张照片记录乡村故事,一年拍了365张照片。“这张是村民铺设自来水管道,记录的是大伙正在干活的场景,这张是村上香菇喜获丰收了……”2017年1月11日上午,在洛南县城皇城广场一楼大厅,刘锐正在向观展的市民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摄影展的主题就是“爱故乡:槐树坪村的一天”,照片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以及乡村民俗。

“72岁了,能坚持每天拍,很不容易,照片记录了村里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槐树坪村村民杨兴宏说。

刘老师说,他每天都在村子转悠找题材,每天拍很多照片,但他只选一张,其余的都删掉。日记本上详细地记录下了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和主题故事,现在总共大约记了10万余字。

“有一天,我将拍照的事情忘记了,到了晚上想起来了,想来想去,想到了村上一名村民家里羊生小羊羔了,就跑到羊圈拍了张照片。”開始还好,最后拍着拍着刘老师觉得没啥可拍了,尤其是下雨了、下雪了拍啥?刘老师每天不得不琢磨新题材。

“拍照的过程中,有些人不配合,还有些人说,这怪老汉退休了,闲得没事,整天拿着相机胡乱拍。”碰到这种情况,刘老师一笑了之。他的想法是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快,想给大家留点念想。

陕西爱故乡公益活动发起人杨飞说,看到刘老师这些照片很有感触,也能让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学生、商人等人群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把家乡情结凝结起来,使得乡愁乡恋不再成为一句空话。于是,他通过“槐树坪村爱故乡”微信众筹了3000多元,用这些来自乡亲们的钱将照片印了出来,帮助刘老师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圆了他的梦想。

刘老师的摄影展引起了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的关注,他们对刘老师所拍摄的照片和文字进行了仔细核对和编辑,设计24幅展板,含文字35000多字,照片337张,于2017年10月23日,在陕西省图书馆扇形大厅举办了《乡关三秦照片展——商洛·一个村庄的三百多天》展览。展览采取馆内现场和网上在线同时展出,并通过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组织成员馆在全省进行联展。这是陕西省图书馆首次举办农村生活纪实照片展。

据悉,全省联展一个多月,商洛市、安康市图书馆,洛南县、神木县、定边县、太白县、宜川县、富平县、洋县图书馆,商州区、长安区图书馆共11家联盟馆,均在本馆现场展出。联盟成员馆不仅在各自的图书馆展览,还将展览布置在当地文化广场、街心广场、小学校等地展出。联盟各馆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市县文化之窗、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政府信息网报道宣传。截至目前,全省联展46场次,参观人数约10000人。endprint

“民间河长”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身边的河流不受污染,大学毕业生李鹏博创办了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发起民间河长活动,维护河流环境,监督大小河流排污治理情况。

李鹏博在校期间曾和同学创办“绿巨人”义工组织。毕业后,他并沒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和同学继续干着保护河流的事情。由于不断有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因此李鹏博给他们的公益团队起名为“民间河长”。他们将重点关注的几条河流按家庭住址分给团队成员监督,让他们担任河长,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沿河巡查。

目前“民间河长”成员已经达到80余人,这几年,他们走过的汉江大小支流有100多条,行走3000多公里、100多个村庄。

2017年年初,恒口镇月河民间河长阿甘在巡河期间,看到月河沿线好几个峪口河道中扔有生活垃圾,阿甘用手机拍下这些画面后,立即发到河长微信群中,大家纷纷转发,呼吁保护月河。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照片引起社会关注,各大网站进行转载,当地政府也立即行动起来,清理河道垃圾,在村中设立垃圾堆放点统一运送。事后阿甘感叹,没想到自己的力量通过民间河长这个团体一下子放大了,如果当时自己漠视污染,不采取行动,也许月河峪口的垃圾现在会更多。

王娜是一名小学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圈得知“民间河长”在安康市青少年宫举行环保讲座的消息,她试着去听了听,没想到,这一去就与“民间河长”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开始注意随手关灯,开始在卫生间放水桶盛放废水冲厕,开始要求自己和学生们垃圾必须入篓……她说,这些都是以前最不注意也不屑去做的,她也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做到。“我们渐渐地可以做到不用纸杯,不用一次性筷子。开始充满激情地宣传环保组织,宣传这个组织的人和事,甚至宣传自己,就是为了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更多的人支持我们。”王娜说。

在工作和家务之余,王娜经常沿河调研、走访,有时要徒步巡河十几公里,每一次活动结束腿都要疼上好几天。活动期间,自掏腰包解决午餐或返程路费也是常事,但是每一次她和同伴都感觉累并快乐着。

安康市政府的各级环保部门,被“民间河长”认为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同时政府环保部门也将“民间河长”看做亲密伙伴。

汉滨区环保局监察干部李德朝说,“民间河长”作为环境保护志愿者,发现了很多河流环保问题,同时做了大量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工作。在安康每个市民都应做个环保人,共同保护汉江母亲河。

据了解,自“民间河长”组织行动以来,各级部门已接到反映的100余条投诉,基本都有回复,其中80%都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及时间要求。

陕北淘宝第一人

虽然受城市化浪潮裹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被吸引到城市,但在这股现代化大潮中却出现了“回流现象”,部分人群选择从城市回到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重建美丽家园。

白玉亮是陕北绥德汉子,2011年大学毕业,2013年当了鄂尔多斯神华集团火车司机,后辞职返乡创业至今。他创立“二后生”电商品牌,销售陕北特色农产品,直接解决了周边三个镇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曾众筹帮助本村贫困户销售山羊过百头,被誉为“陕北淘宝第一人”。

“我当火车司机时的工作很单一,就是上班、下班、睡觉,然后再上班,穿越在茫茫的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煤矿区间,闲暇的时候刷刷微博,因为对家乡的热爱,所以关注陕北的事情多一点。”白玉亮说。

开店初期,白玉亮最难熬的是冬季。“每天一大早出去提货,尽管穿着棉衣、棉帽、棉裤、棉鞋,一大早采购回来,我的眉毛上全部是霜,手、脚、头冻麻木了,回到家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蹲下什么话不说,更不敢去火炉旁取暖,五分钟后才缓了过来,就这样一台电动车发展到现在有了面包车……”

2015年9月,共青团陕西省委与阿里巴巴聚划算联手举办陕西青年农产品电商创业专题展,经过层层的选拔答辩,白玉亮在200多名陕西电商青年中脱颖而出参加活动,三天时间线上销售过万单,这个是陕北首次电商大活动。

绥德县石家湾镇白家渠村贫困户白双双在今年养了20头山羊,却担心卖不出去。白玉亮团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采取方案:进行了跟踪记录,喂养监管,保证在冬季出栏的山羊肉绿色健康,然后通过互联网将优质的陕北羊肉卖出去。目前已有15家养殖农户签署了冬季销售合作协议,可以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农村电商行走在县城与农村地头之间,除了与农民打交道,他们还发现农村很多事情需要关注。2016年7月,白玉亮对接暑期“三下乡”支教的大学生来绥德农村支教,组织当地青年积极参与这次针对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8月份,白玉亮又组织带领陕北留守儿童参加了陕西省第四届“七彩梦想·美好未来”留守儿童梦想夏令营活动,通过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使孩子感受到亲情的陪伴和社会的关爱,开拓眼界,激发梦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白玉亮说,我喜欢这片黄土地,每当接过父老乡亲手中的农产品时,他们所流露出的那种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无比的欣慰。我们的梦想就是把每年自家产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卖个好价钱 。

以文化研究助推故乡发展

如何让文化研究更接地气,而不是流于书斋讨论,继而成为故乡人的精神纽带,并为地方发展提供动力,是值得乡村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1960年3月,吴建华出生在陕西省旬阳县小神河的农家土屋。他曾在自己的散文中说,“巴山弯一张弓,河水拉一根弦,河那边人家就住在月牙儿似的弓与弦之间。”而那月牙儿上的农家土屋就是他的快乐老家。当他真正懂事的时候,才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是清苦的山民后代,除了山高水长,就是一无所有,除了考学改变命运,别无出路。从此,他发奋攻读,立志走出山坳,后回到旬阳县文化局工作。endprint

1988年,吴建华寒假回家一个偶然的登高望远,忽然发现原来的“金线吊葫芦”岛与旬河对岸的另一个岛屿并观,是一个惟妙惟肖的山水“太极图”。后来,他出版了《太极岛始光》专著,自此改写了“金线吊葫芦”的县城旧名。他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被县城出土的“洵水绘成太极图”的石刻墓联所证实,正与历史遗迹相共识。

吴建华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文化研究之路。他从“旬阳”的“旬”字演变入手,研究论证“旬是一种太极,也是一条河流”,以及“旬阳因旬水而名”的文化渊源,寻找与建构了“太极城——两仪岛——四象山水——八卦重镇——六十四精品景点——全县旅游一张网”的历史遗迹与全域旅游蓝图。在县委、人大、政府与政协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成立了太极城文化研究会,注册了“旬太城”商标,创办了《太极城》会刊,联络全国一百多位专家学者给予学术支持,多次举办高峰论坛,于2003年促成县委、县政府实施打造“中华太极城”品牌与“文化兴县”战略,形成了“发展经济要优先考虑发展文化”的共识,着力解决群众温饱之后的精神贫困问题,大搞民歌民舞、塑造动感乡村活动,点燃了辖区汉江两岸群众建设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激情。

为了提升太极城的人文精神,吴建华又面向海内外旬阳人发出倡议,创建了旬阳人文学会,联络全国各地旬阳籍的成功人士,招商引资,积极回报家乡太极城建设,并成功推举了“中国好人”杨厚根、“爱心大使”黄开友、“青创代表”邓维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使“大智·大勇·大爱”旬阳人太极精神享誉神州。

旬阳县原县委书记邹俊杰说,旬阳县人文学会成立以来,凝聚旬阳人意志和力量,积极推介中华太极城文化和宣传旬阳精神,打造旬阳人品牌,关注弱势群体,投身慈善事业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肯定。

2013年,吴建华主持修建了旬阳籍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愚纪念馆·旬阳英才展览馆”,该馆是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创建的革命老区青少年教育基地。展览分为王愚纪念展室四个、旬阳英才展室四个、书画艺术展室两个、道文化图书室一个和中华太极学堂一间等多个功能区域。筹备期间,吴建华对旬阳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进行了大量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经过制定标准、严格筛选,特别是对王愚先生毕生的奉献与时代精神价值的研究,以及对其遗物的征集与布展,做了大量工作,首期展出旬阳英才37位,是旬阳县自明朝以来人物层次最高、历史跨度最大的隆重展示。

吴建华是旬阳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才,为了不断丰富太极城的文化内涵,他选择了“太极·太极图·太极城三太一脉兴中华”课题,先后发表了《打造太极城文化品牌,建构绿色文化观》等论文,主编出版了《旬阳民间故事集成》《旬阳孝歌集成》《太极城文化研究》和《太极城》会刊100余期,为旬阳的整体发展培养了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

以文学小组聚合爱乡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在于“城乡融合”,而城乡融合中的文化融合极为重要。与资本和人才回流不同,乡土文学触及着一个人的灵魂世界,重塑着一个共同体的价值观,并可以为此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原始动力支持。

2017年7月29日,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座谈会在汉字故里洛南顺利举行。座谈会由“洛南文友汇”、“秦岭文学”、“禹平文学”等公众平台主办,益路人协办,洛南县约40名乡土文学爱好者列席会议并参加讨论。与会人员逐一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和计划等。大家还提出了许多细致的建议:扩大作者群、建立洛南文学联络网并成立固定的机构;建立优秀作品的联合发表平台并与纸媒合作推出作品;将“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与“全国爱故乡文学文化”进行联结,同时与地区作协建立联系;邀请乡土书写的优秀作家分享经验,提供提高写作水平的学习平台。

商洛市作协副主席、洛南县作协主席刘剑锋分享了自己创作《千里走洛河》的经验,他说洛河是洛南人民的母亲河,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华夏文明的滥觞,但是一直被河南等外地作家和学者书写和研究,自己作为洛南作家觉得必须挑起这份责任与担当。《千里走洛河》的创作构想历时十余年,期间有大量实地走访资料支撑,希望用文学的手法、科学的考证为洛河立传,并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洛南县石门镇文化站站长吕三运则分享了自己创作《洛南拾遗》的经验。他说,自己从事乡村文学工作三十余年,通过实地走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并通过查阅县志等方式进行相互佐证,记录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并为地方政府后续开发相关景点提供了文献和文学方面的材料支撑。

参加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的人有农民、打工妈妈、中学教师、政府职员、妇产科医生,也有无固定工作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因为分工不同,干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因为爱故乡和爱文学而聚集在一起,增进了对彼此的理解和融合。

据悉,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自2017年7月29日成立,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开展了四场集体活动,设立了爱故乡基金,目前正在着手地方乡土读本的编写工作,未来还将在线上线下持续推进季度学习等相关活动。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王昱娟说:“一方面书写故乡,或者说当代社会的‘真问题,记录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的风土人物、历史记忆,构建我们现实中的乡土文化;另一方面,抱着一颗‘扑通扑通的良心来书写故乡,必然是‘爱故乡、建设故乡,而不是轻去其乡,这正是从乡愁、乡怨走向乡建的必由之路。”

从田野走来的50名新乡贤

透过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可以发现,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乡贤”一直是广受尊敬的一个群体。古之乡贤,主要指的是在外为官或者建立了功名后退居乡里的人士,凭借自身的感召力和人望,在乡里教化风气,传承文脉,成为稳定乡村秩序,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陕西爱故乡人物推选活动自2017年5月正式启动后,最终推选出50名新乡贤。这些人物多来自底层,有的返乡创业领办合作社或借力电商带领村民致富,有的编撰志书致力于乡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有的创办乡土博物馆普及农耕文化,有的扎根地方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发展,有的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一方百姓,他们的身上彰显了爱故乡人物厚德、坚韧、专业、创新的特质,必将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建设自己的故乡。

这些新时期的乡贤主要由本土精英、返乡青年为主体,其共同点是:对乡村充满感情,有一定的特长或资源,有公益心和奉献精神。这些“新乡贤”是农民的身边人,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来不平凡的事迹,因此具有较强亲和力和感召力,对于推动当地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发挥着较大的引领作用。

陕西爱故乡公益活动发起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廉高波说,爱故乡是一种理念和情怀,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爱乡行动中去。通过寻访活动发现身边的新乡贤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将在条件成熟的市县村推动成立地方爱故乡工作站,协助新乡贤们实现自我组织,并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在当地开展爱乡活动。

陕西爱故乡公益活动发起人、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永红认为,在三秦大地上并不缺少“新乡贤”,只是我们当下的社会还没有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乡村振兴需要党政主导、村民为主题,但只有“新乡贤”的加入,才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乡村的内生力量。

首先,政府部门要给新乡贤撑腰。新乡贤是因为自己德能、才能和奉献精神获得民众认可的,虽然并不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工作补贴”,但是需要政府给予精神鼓励,这样有助于扩散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也有助于激励他们去做更多的工作。

其次,村级组织要给新乡贤平台。村级组织有合法性,但是新乡贤有号召力和特长,但是苦于沒有施展平台。村级组织要建立类似联席会的沟通机制,倾听新乡贤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再次,社会组织要给新乡贤协作。社会组织有着与新乡贤不同的工作理念、动员技巧和资源网络,在他们的专业协作下,新乡贤可以利用新媒体对接社会资源,利用新技巧动员社区资源,更为有效地参与乡村治理。

最后,新乡贤要学会自我组织。一个新乡贤也许力量有限,但是若是一县一市一省的新乡贤自发联合起来,则他们可以建立专业小组,实现内部相互交流学习,在社区和社区以外层面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

马永红 陕西爱故乡公益活动发起人、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贤故乡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我和乡贤有个约会”征文启事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中乡贤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中乡贤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故乡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故乡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