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乡贤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2019-04-18 07:44吴玮耿心雨季婧灵刘译文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乡贤问卷村民

吴玮 耿心雨 季婧灵 刘译文

【摘 要】乡贤文化根植于乡土,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逐渐向新乡贤发展。各地区逐渐重视“今贤”,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重塑乡贤文化。本文选取扬中市三茅街道新胜社区、新坝镇、油坊镇进行实地调研,发掘扬中市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贤文化建设

一、引言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即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所谓新乡贤即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他们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一般特征,还有现代的知识、技能和新的文化视野,既可以起到道德指引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传播者的作用。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 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用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来推动乡村文明和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乡贤文化建设具有加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社会的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意义。

二、数据来源和基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调查研究依托于江苏省扬中市三茅街道新胜社区、新坝镇、油坊镇,于2018年7~8月对社区及村镇的村民和当地乡贤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乡贤文化建设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

(二)样本基本描述

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1.4%,达到了预期目标。调查对象分为两类:当地村民和乡贤会的工作人员,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地乡贤文化建设情况。有效问卷中,村民的调查问卷156份,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36份。样本基本信息的分布情况:参与问卷填写者的男性有108人,占比56.25%,女性有84人,占比43.75%,人员分布在性别方面比较合理。参与问卷填写者的年龄在20岁以下占14.06%,20~40岁占20.31%,40~60岁占28.13%,60~80岁占35.94%,80岁以上占1.56%。人员分布十分合理,不仅保证各个年龄阶段都有样本,而且20~60岁的总计占62.5%,60岁以上的总计占37.5%。这一群体使我们获得的数据更能反应真实情况,更有意义。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村民对乡贤的了解程度不高

村民作为根本受益人和乡贤会的直接接触者,对乡贤的了解程度最能反馈乡贤文化在群众的实际影响。

虽然新胜社区乡贤会是镇江首家村级乡贤会,新坝镇、油坊镇为乡贤小镇,并且也一直大力宣传乡贤文化,但是村民们对乡贤的了解情况并不乐观,只有59.62%的村民知道乡贤,还有40.38%的村民竟对乡贤一无所知。由此可见,乡贤文化的普及力度不够,基层群众对乡贤文化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二)村民了解乡贤文化的途径不多样

乡贤文化的传播是乡贤文化推广的前提,因此,我们调查了村民们了解乡贤文化的各种途径。如表1所示,有13.46%的村民通过网络了解乡贤文化,有7.69%的村民通过报纸书刊了解乡贤文化,有48.08%的村民通过他人宣传了解乡贤文化,有36.54%的村民通过社区宣传了解乡贤文化,有3.85%的村民在文艺表演活动中了解到乡贤文化,其余40.38%的村民对乡贤文化并不了解。由此可见,大多数村民了解乡贤文化还是主要通过各类主体的宣传,但是整体而言,其宣传途径还不够多样化,因此对于乡贤文化的挖掘程度还远远不够。

(三)乡贤具有多元特征

如表2和表3所示,大部分村民和工作人员认为在当地有威望和热爱故乡是成为乡贤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乡贤想要号召大家做事,就必须有其威望和影响力,让别人产生信服感。热爱故乡也同样重要,乡贤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 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重要精神力量。经济实力雄厚是成为乡贤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只有拥有雄厚的资金才有能力为家乡做贡献,而不至于有心无力。此外,知识渊博是成为乡贤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知识才有可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还有人认为愿意为老百姓着想、愿意做实事而不是纸上谈兵,是当地人都是其成为乡贤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乡贤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较多

如图3所示,在调查的有效问卷中,有82.69%的人认为乡贤文化被基层群众的认识程度不够,宣传不够到位。有42.31%的人认为乡贤文化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硬件不健全。有19.23%的人认为乡贤们不愿意回家乡建设也是乡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有55.77%的人认为乡贤文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基层群众没有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乡贤文化建设的利益,生活的质量并没有因为乡贤文化的建设而受到改变。最后,还有11.54%的人认为一些如“老百姓需求旺盛,但乡贤文化活动太少”、“宣传不足不到位,有的生产队搞得好,有的生产队搞得不好”也是乡贤文化的重要的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成立乡贤基金会

由于乡贤建设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国家目前对此缺乏一定的绿色保障,这就使得整个乡贤建设难以达到预期成效。成立乡贤基金会,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资金以合法化的状态投入使用,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为村民生活提供福利和便利。

(二)加强乡贤会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还有很多村民对于乡贤建设还不太了解,因此需要加大对乡贤会的宣传力度。除了可以采用印发宣传手册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乡贤图书馆,乡贤文化纪念馆等方式进行宣传。只有不断开拓形式多样的乡贤文化建设载体,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村民接受这项文化。

(三)培育新乡贤来扩大乡贤文化建设的队伍

乡贤代表,既可以是退休老干部,专家学者,也可以是热心家乡事业的企业家,或者在村民中甚有威望的基层工作者等等,乡贤文化的建设队伍被不断地壮大,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新的乡贤,包括广泛开展乡贤评选活动,也包括不断构建新的平台以吸引在外乡贤回乡。乡贤会的书记曾向我们表示,诚挚欢迎在外乡贤回乡建设,甚至愿意专门去修建以某位乡贤的名字命名的桥、路等,通过授予荣誉的方式鼓励其归乡。

(四)营造适宜乡贤建设的乡村环境

乡村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治理中比较复杂的一部分,再加上农村的空心化程度的加剧,城乡差距被逐渐拉大。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家庭意识逐渐淡薄,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日渐生疏,这样的乡村治理环境很不利于乡贤文化的建设。乡贤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德治”的范畴,只有通过乡贤代表,或者是乡贤文化的制约,使人们在心中形成一种道德规范的约束,乡贤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对乡村治理起到帮助。

(五)深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

一个地区的乡贤文化建设机制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贤文化资源的挖掘程度。一方面,我们需要借助于当地的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共同出力去进一步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去寻找更多身边的新乡贤。另一方面,由于很多農村地区,村落分布零散,加之地理面积较大,人才辈出,文化遗存丰富,因此要将乡贤文化的发掘与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古民居保护和乡村文化旅游等方式,发挥乡贤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乡贤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N].光明日报.2018-08-20(1)

[2]杨军.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J].新农村建设.2015(03)

[3]尹维达.美丽乡村建设中新乡贤之积极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8(33)

[4]裘斌.“乡贤治村”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J].甘肃社会科学,2016(3).

猜你喜欢
乡贤问卷村民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问卷网
南安乡贤再发力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