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风险的评估价值

2018-01-31 08:51张秀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栓

张秀英

【摘要】 目的 观察D-二聚体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D-二聚体水平、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 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分级的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0.98±0.56)ug/ml、NT-pro-BNP水平为(615.35±1.58)pg/m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2±0.01)ug/ml和(58.64±1.64)p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Ⅰ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0.39±0.32)ug/ml、NT-pro-BNP水平为(145.32±2.45)pg/ml;Ⅱ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0.78±0.55)ug/ml;NT-pro-BNP水平为(398.65±

2.74)pg/ml;Ⅲ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1.26±0.24)ug/ml;NT-pro-BNP水平为(705.69±2.77)pg/ml;

Ⅳ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1.98±0.04)ug/ml;NT-pro-BNP水平为(1108.54±2.85)pg/ml。各级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级别越高病情越严重, 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就越高。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D-二聚体检测, 能够对其血栓风险情况进行评估,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值得研究。

【关键词】 D-二聚体检测;慢性心力衰竭;血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38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属于危重症类型, 常发生于各种心脏疾病患者中[1]。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从而导致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易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2]。因此, 本文对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收取100例观察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 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检测方法, 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

28例, 女22例;年龄最大77岁, 最小52岁, 平均年龄(64.58±

4.14)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进行分级:其中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14例、Ⅳ级6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最大77岁, 最小53岁, 平均年龄(65.08±4.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进行D-二聚体检测, 具体措施:于受检者空腹的状态下, 抽取两组受检者的静脉血, 并采用枸橼盐酸及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为Coapresta 2000)将血浆进行分离操作, 并在2 h内对其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3]。其中D-二聚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进行测定(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T-pro-BNP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测定(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及NT-pro-BNP水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分级的D-二聚体水平及NT-pro-BNP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98±0.56)μg/ml和

(0.12±0.01)μg/ml;NT-pro-BNP水平分别为(615.35±1.58)pg/ml

和(58.64±1.64)pg/ml, 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

NT-pro-BNP水平比较 各级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级别越高病情越严重, 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就越高。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具有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 给临床治療增加了困难[4]。

D-二聚体为一种降解产物, 主要是由纤溶酶酶解交联纤维蛋白所产生, 为纤溶过程中特异性的标志物, 当人体

D-二聚体水平一旦出现升高现象, 则表明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提示患者体内有微小血栓的形成, 进而导致继发性纤溶功能发生异常亢进, 由此可见, D-二聚体水平能够作为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重要指标, 且D-二聚体水平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

据[5]。此外, D-二聚体水平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预后endprint

判断、血栓前状态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研究认为, 慢性心力衰竭若存在血栓前高凝状态, 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联, 则表明其具有继发性纤溶和血栓栓塞的迹象。

本文通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0.98±0.56)μg/ml、NT-pro-BNP水平为(615.35±1.58)pg/m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2±0.01)μg/ml和(58.64±1.64)p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Ⅰ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0.39±0.32)μg/ml、NT-pro-BNP水平为(145.32±2.45)pg/ml;Ⅱ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0.78±

0.55)μg/ml;NT-pro-BNP水平为(398.65±2.74)pg/ml;Ⅲ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1.26±0.24)μg/ml;NT-pro-BNP水平为(705.69±2.77)pg/ml;Ⅳ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1.98±

0.04)μg/ml;NT-pro-BNP水平为(1108.54±2.85)pg/ml。各级别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级别越高病情越严重, D-二聚体水平、NT-pro-BNP水平就越高。

综上所述, 将D-二聚体水平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检测中, 能够对其血栓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赵明英, 单华, 李朝晖. 血漿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 22(6):506-507.

[2] 李宝亮, 苏华, 马俊帅, 等. 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4):33-36.

[3] 杨贝, 曹朝鹏, 程骏. 血浆BNP、D-二聚体及超敏CR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6):1073-1074.

[4] 林养, 林荣华, 郑海珍,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

D-二聚体及超敏CRP检测的临床应用.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1):66-68.

[5] 史桂霞, 张育民, 王勇,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LVEF检测及意义.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5):828-830.

[收稿日期:2017-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血栓
秋季早睡早起防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秋季早睡早起防血栓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