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2018-01-31 08:36刘存媛孙发利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新高考

刘存媛+孙发利

摘 要:基于对新高考改革方案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一些典型省份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可以了解到:新高考改革的基本精神和一些相关重要举措: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的打破;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招生取向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新高考实施意见的提出,各个省份依据自己省份的省情、生情极力的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新高考改革道路。陕西省也不例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很新颖,同时受到各界人士关注与思考,但是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极大地挑战,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一考定终身;学生自主选择权;个性发展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通过以上海和浙江进行高考改革试点,沪浙两地于今年6月7号已首批参加了新高考,迄今为止已有30个省区市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或思路,我陕西省也不例外,陕西省6月14日政府网站公布了《陕西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于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将2019年新入学高一新生进行开始,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质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的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一、 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 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 重要举措

1. 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

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的40年中,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新高考改革下,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将被打破,现在新高考是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是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陕西省新高考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

2. 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

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

通过“3+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6选3”。在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等级性考试“6选3”纳入其中,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学生不必局限于以前的“理化生”“政史地”固定组合,打破了文科和理科二选一的选考模式。毕竟文科和理科科目中都有弱项学生,可以避开弱势科目,选择自己优势和感兴趣的科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自我效能感得到大大的提升和激发。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轻松愉快。

(2)“两次机会”。等级性考试及外语考试均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最高的一次计入高考总成绩,两次机会考试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次重考机会,使得考试不会对高考充满遗憾,减少了偶然性因素,减轻了考生的负担,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等级赋分制”。实行等级赋分制目的在于弱化分数在高考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3. 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

根据对新高考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笔者了解到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

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

陕西省坚持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普遍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笔者自身认为待条件成熟时陕西省随后也会跟随沪浙两地的录取模式——“专业+院校”。根据陕西省的省情、生情制定出适合我省的高校录取模式。endprint

4. 招生取向有了新变化。

在很多人看来,新高考方案最大亮点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我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虽未建立,但参考综合素质说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现。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陕西省对学生综合素质也制定出了实施办法《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强调普中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评价方法和程序采取务实记录,定期整理遴选,在公示审核后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还强调综合素质要客观记录,内容全面,体现特色,注重过程公开公平,强化监督。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另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二、 新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给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到育人目标等;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感知和了解其所教学科的知识及特性,让学生能从多种学科中认识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变大,是否能够很好做出选择,做出生涯规划;家长原来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成绩,现在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科目,他们是否能指导好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这些问题都即将面对这极大的挑战。

(一) 学校面对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不仅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高校也有了要求。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

1. 中学面对的新挑战。

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之一是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然而“6选3”意味着不同学科有至少20种组合,显然以前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走班制的开设将会面对哪些挑战?选课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学校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可供不同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需求。面对学生的需求变化,对课程结构要求更加丰富多元化。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由于课程组合增加,选修制和走班教学成为了新常态。课程组合的增加,学校基础设施方面,场地分配和排课难度增大,对学生管理难度上升。如有安排不当将会造成学校秩序一片混乱。

2. 大学面对的新挑战。

大学需要设置专业的时候,在中大教育衔接方面将会面对一些挑战。在中大教育衔接方面下工夫。大学需要提前做好面对学生需求变化的准备。

(二) 教师面对的新挑战

新高考方案提出,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一是需要一专多能,在专业教学方面,要有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能力,如有学生选择这门课程少的情况下,不至于无课可上。二是要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育人,实行选班制,班主任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模式下,相当于研究生一样进行导师挑选,实行导师制。育人方面的重担放在了任课教师身上。三是教师将要面对准入和退出。有些学校某课教师多余,有些学校教师短缺,教师要随时做好调配的准备。现在教师就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三) 中学生面对的新挑战

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和自由度的扩大,他们以前不需要自由选择到现在自由选择,他们还对选择意识比较单薄,一时还是挺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科目,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科目感兴趣,以前只是一味地想考高分。学生本身对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加上高考科目难度大,范围广,他们一时无法判断自己擅长什么。有些学生误认为我这门课程考得不错就觉得是自己喜欢的科目,有些时候只是被高考原因所导致的,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学生在学好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同时,需要选科,选课,选分,选教师。首先他们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優势领域,感兴趣的科目,其次要做好生涯规划,最后要结合高校录取选出自己的小三科,在学校组合选课走班中做到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己。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即将要面对的。

(四) 家长面对的新挑战

面对高考带来的严峻形势,家长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提升一下自己,首先他们要了解最新高考资讯,对高考形势先自己搞清楚,向孩子介绍一些高考新消息,从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一些相关方面的介绍,等到孩子真要面对选择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其次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一些优点,感兴趣的事物,擅长的科目,在孩子需要自由选择的时候适当的点拨孩子。

三、 面对新高考挑战的一些应对措施

新高考带来的三大转变:从选拔到选择的转变;从课堂到课程的转变;从成绩到成长的转变。仔细分析三大转变我们可以得知以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到现在学生自由选择权的放大;从前是班级授课制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到以后课程选择,走班制、导师制课程选择性学习;以前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到现在及以后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成长。全面发展学生。这无疑是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这些转变都是新高考改革的创新点。面对这些转变我们应将它落实到实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面对新高考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1. 学校选择参照对象,加速适应与转型。

新高考对于所有中学而言都是新事物,面对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各校应关注沪浙两地改革进程,寻找出适合自身学校的参照对象,加速学校的适应与转型。了解走班制的实施困难,掌握分班依据与原则。做到“最少人走班,最近原则走班”,可以探索利用网络进行选课,排课,信息的发布,综合评价管理,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进行一些选修课网上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人力,物力,高效运作管理。其次要实施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宣传与解读工作,让广大的关注者更好的进行了解,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的科目,职业及人生道路。最后高校要做好中大教育的衔接工作,很好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和大学依据新高考改革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endprint

2. 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加強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新高考方案很好地理解,按着新高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教师要有对必修课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要对选修课有很好的掌握,为了适应学校的师资调配,即使必修课不能教也能进行选修课的教学,不至于到时候没有课程可教。提高教学魅力。首先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并对该学科具有学习特长和自我效能感很强的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兴趣和需要,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很好认清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3. 中学生增强自主选择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面对新高考的方案,要进行很好的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内容,新高考改革更多的是关乎着自身的切身利益,适应新高考。首先学生在学习好语数外三门必修课的同时,也应该多加关注和了解自己对小三门的选择,加强自主选择权的意识,做好对未来生涯规划,这关乎自己一生的事情,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以后发展,所以得小心谨慎的同时,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此事不可小觑。其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及时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面对选科,选课多多听取老师家长意见,有时候自己就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状态,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取长补短。最后一点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判断,要有主见,不能随大流,跟风,捕风捉影。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自己。

4. 家长要转变观念,对孩子进行适当点拨。

首先家长要改变观念,改变观念是前提,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往往不是输起跑线,而是输在人生的转折点。转变之前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家长之前只是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实践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新高考改革参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所以家长和学生要转变这种只关注分数的这种观念,了解高考新动向和孩子的兴趣,特长,擅长的科目,当孩子面对选择空间大,范围广迷茫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点拨。其次家长应多与学校及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对孩子多进行一点耐心指导。最后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陕西省在今后也会遇到类似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要拿出适合我省的省情、生情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在提出的时候多参照沪浙两地的实施意见,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陕西省要未雨绸缪,提早做出规划决策。针对新高考的基本精神,鼓励各校办出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在新高考中获得成功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3)http://www.gov.cn./见[EB/OL].(2014-09-03)http://www.gov.cn/.

[2][8][9]陕西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6-06-14).http://www.shanxi.gov.cn/.

[3]上海高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Z].2015-04-15.

[4]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EB/OL].[2014-09-18(2015-07-01)].http://www.zjedu.gov.cn/news/26772.html.

[5][10]李静. 浙江省新高考科目改革的影响及其因应[J].教育与考试,2017,(02):26-31.

[6]郑天虹. 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7-06-07(001).

[7]王小虎,潘昆峰,苗苗. 高考改革对高水平大学招生的影响及其应对[J]. 中国高教研究,2017,(04):56-60+71.

[11]新高考给高中、大学带来哪些挑战[N].中国教育报,2016-04-26.

[12]陈皓曦,孔莉姮,卢镇岳,陈继红.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及试点区实施情况研究[J]. 教育导刊,2017,(01):22-28.

[13]赵小雅.“选课走班”:种种现实如何应对[N].中国青年报,2014-06-04.

作者简介:刘存媛 孙发利,陕西省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新高考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