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校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2018-01-31 23:29支彬茹赵国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3期
关键词:蓝墨云课件微课

支彬茹+赵国宏

摘 要 基于高校软件类课程教科书更新換代过慢、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师生和生生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教学现状,以Authorware课件制作课程为例,探讨高校软件类课程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并阐述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方式,试以此实践为今后的高校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软件类课程;Authorware课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047-03

1 前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全国教学工作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的兴起让其成为改革教学的重要途径,这种将课上与课下活动进行翻转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在各中小学、高校、中职院校受到极大欢迎。高校中众多计算机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均属于软件类课程,实践性强,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往往占用课堂大量时间,课堂时间利用率低。本文以Authorware课件制作课程为例,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为今后高校软件类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2 软件类课程教学现状

教科书跟不上软件的更新速度,教学处于滞后状态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的创建者之一戈登·摩尔就预测了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1]。在高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方面,杨骥颖和朱小云等人在《常用教学软件硬件代价周期研究》中说明了软件对硬件要求的进步速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26.08%[2],说明软件的更新速度不容小觑。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因此,教科书几年更换一次的速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最新版本软件的掌握要求,课堂中以教科书为主的操作练习明显不能与学生的真正需求相匹配。

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被动听讲,并不能详细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在课堂内教师的讲解时间有限,演示操作不能够多次重复,学生在某一操作步骤中的一点儿滞留就有可能导致整节课的操作跟不上步骤,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课堂的兴趣。总之,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不可重复性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师生、生生的沟通不及时 在传统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自我操作练习占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少。当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知识点时,并没有展示的平台;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产生疑问时,大多数学生通过试误或求助同伴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操作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教师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 翻转课堂与微课

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的由来。翻转课堂萌生在2007年,当时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给学生拍摄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中学习落下的课程[3]。这样的做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的状态,是一种将课上与课下进行“翻转”的教学活动。到了2011年,可汗学院的兴起则正式点燃了翻转课堂的热浪[4],从此以后,这种教师提前拍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迅速在全球教育界流行开来。翻转课堂风靡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补充。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直都在进行,本文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刘锐和王海燕在2014年提出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5],该模式如图1所示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课堂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上传微课,发布过关任务;学生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过关任务并进行学习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的过关任务,分析学生的知识反馈。

课堂内,教师根据课前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之后布置典型任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形成学习作品,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和集体的辅导。

课堂后,教师评出优秀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展示,布置拓展任务;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完成知识的巩固拓展。

微课 作为翻转课堂中重要的构成,教学视频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近年来一种以某个知识点为核心的5~15 min的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1)微课的概念。在国内,胡铁生根据佛山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状况,于2011年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6]。此后,我国学者便对微课的概念不断进行辨析,但众多的定义方式与胡铁生原先定义的核心理念相差并不大,不同的定义方法皆脱离不开两点,即以微视频为核心和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微课的特点。微课其“微”在于教学视频时间短,知识点碎片化,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且短时间内注意力保持效果良好,学习效率高,因此与传统课堂形成鲜明对比。如此一来,微课以其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点[6],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自其被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微课数量呈爆炸式上升,其独特的功能开启了教师教学新的篇章。

4 高校软件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Author-

ware课件制作为例

Authorware课件制作系列微课设计 本文中采用的微课设计模式是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在《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中提出的微课程设计模式[7],分为前端分析、微课程要素与设计、评价与反馈三个阶段。本文将评价与反馈阶段放在翻转课堂实施后进行。endprint

1)前端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是大学三年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具备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能力,初步具备编程能力,对Authorware课件制作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学习兴趣较大,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任务分析:本文中所制作的系列微课属于Author-ware课件制作中的第七单元“交互控制部分的三种交互类型”,相对应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按钮交互响应、文本输入交互响应、按键交互响应的含义,并能够熟练掌握使用三种交互响应的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三种交互类型各自制作成一个微课,在每个微课中均呈现相应交互类型的简单概念、需要使用的情境、制作流程、注意事项。在微课中制作一个简单课件让学生掌握制作原理。

2)微课程要素与设计。

情境设计:假设学生在学习时是一名教师,现在需要开发一门课程的课件,交由他们的学生进行自学,课件制作中有众多的交互效果需要教师来创建。

引入核心概念:在三个微课中分别运用幻灯片介绍按钮交互响应、文本输入交互响应和按键交互响应的简单概念、使用的情景。

阐述与解释:在微课中直接打开Authorware程序,制作一个简单课件让学生掌握制作原理,并详细介绍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总结:演示之后,分别总结三种交互类型的制作步骤和注意点。

Authorware课件制作系列微课制作过程

1)制作方法的选择。微课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有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8]。根据软件类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选择屏幕录制型制作方法,方便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具体步骤。

2)微课制作。在屏幕录制之前,事先使用Foucsky软件制作幻灯片,介绍概念、功能、使用情景等简单问题;然后使用Camtasia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屏幕,放映幻灯片,同时讲解良构知识;再打开Authorware演示交互响应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5 软件类课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平台运用:蓝墨云班课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即时反馈教学互动的客户端APP[9]。蓝墨云班课的这种使用的便捷性,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是本文进行翻转课堂的首选。在蓝墨云班课中有五大功能板块。

1)资源:教师上传教学资源的区域。

2)成员:显示班级内成员及学习经验值,参与活动越频繁,学习经验值越高。

3)活动:教师发布活动,班级内成员可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

4)通知:教师发布课程通知。

5)详情:详细介绍课程相关信息,如教材、学习要求、学习进度、考试安排等。

在本文的翻转课堂课程中很好地将蓝墨云班课与实际的课程进行了融合。翻转课堂课程安排中主要使用资源、活动、成员三个板块来进行,教师在资源板块发布提前制作好的微课,在活动板块发布讨论活动;学生在资源板块观看微课、自行练习,在活动板块与同学交流观看和练习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收集共性问题,在课堂中为学生解答,并布置巩固练习作业。

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自学讨论阶段。教师在蓝墨云班课的通知板块发布课前自学通知,并布置过关任务,将微课、PPT等教学资源上传至资源模块;微课观看模式设置为不能拖动进度条模式(防止学生不观看微课,直接换取经验值);同时,在活动板块发布相应的活动以供学生交流讨论。由于软件类课程的过关任务一般较为简单,为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本文将课堂讨论部分放在课前。

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前应先了解教学任务,再仔细观看微课。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产生问题的片段,也可以随时查阅其他教学资源;在观看结束时应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完成过关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制作好的作品发送至教师的邮箱。学生应将在观看微课和操作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活动板块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批改过关任务,记录学生的问题,为课堂讲解做准备。

2)课上深度掌握阶段。在课堂上,教师先根据前一天蓝墨云班课中学生的问题反馈情况讲解共性问题,再集中强调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因为前一天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所以这一部分所占用的时间很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将留给学生。教师讲解之后,布置典型任务,这个任务是学生掌握比良构知识更高一层次的应用性任务,是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任务,如在Authorware

课件制作中就可以运用所学的交互图标制作一套教学用的测试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协作来完成这一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蓝墨云班课的活动板块中发布讨论,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随时解答。完成任务后,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对课堂进行总结。

3)课后复习巩固阶段。课后教师可在蓝墨云班课的资源板块发布课堂中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参考讨论;同时在通知板块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评价与反馈

学习分析:根据学生上交的过关任务、课堂作业、拓展作业和学生在蓝墨云班课中的讨论情况、经验值以及学生在上课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学习分析。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从微课制作阶段到翻转课堂实施阶段造成学生学习情况不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课程實施中可以改变哪些因素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资源协作建构与再生:微课制作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建构。随着软件的更新换代,教师也应该及时更新微课资源,紧跟时代步伐。

6 结语

随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利用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高校软件类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的实施,发现高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确实达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本文只是提供一种提高高校软件类课程教学效率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应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不断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绝没有唯一不变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吕乃基,雍歌.论摩尔定律和技术范式[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0.

[2]杨骥颖,朱小云,白梅.常用教学软件硬件代价周期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12(1):19-21.

[3]曹育红.“翻转课堂”在软件技术实训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16-120.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5]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7]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8]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9]谭春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6):219-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蓝墨云课件微课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反思
基于蓝墨云班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