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强+曹雪花
摘要:水至清则无鱼,学校德育工作中,作为德育工作者总是要时时解决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清晰性”和“模糊性”的命题。当学生的认知或道德出现偏差时,简单的呵斥和填鸭式的生硬说教,也许会达到了一时的教育目的,但由于其不讲究艺术性,从长远来看治标不治本。其实,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使用“模糊艺术”,转换思考视角,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德育实效;模糊艺术;教育
现在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总是习惯性地用呵斥、处罚等较粗暴的方式把道德认识硬塞给学生,他们认为只有这种较严厉的“保姆式”管理才能“管”住学生。我们在教育中,要始终遵循素质教育宗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讲究教育的智慧与艺术,采用模糊艺术,让德育工作起到润物无声且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糊艺术,即在传统的“非此即彼”的逻辑下不能够解决问题时,采用权衡利弊取中间的办法,圆满解决难题。对学生进行模糊性的引导和教育,只要学生的言行不触动原则,处理方式也可以适时变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面子”。模糊艺术,更能达到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
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将“模糊”处理得恰到好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门艺术,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 淡化角色树威信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所形成的教师角色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淡化自身那种高高在上的角色痕跡,努力成为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的好朋友,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
1. 淡化角色,以尊重为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放下身段,学会去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喜好,尊重他们的决定,尊重他们的每一次付出。
在学生的每一次付出后,都要给予肯定。如运动会上,教师不要因为成绩的好坏而有心理波动,更不要因为失分而责怪学生,我们要善于看到学生的努力付出,要和学生一起,为他们呐喊加油,至于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
2. 淡化角色,以理解为桥梁
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一些心智都还未成熟的孩子,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理解,此时,教师不是专横的霸主,而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静下心来倾听,以发现问题,并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犯的小错误,教师也不要一味地在大庭广众下大声斥责用以树立威信,我们要做的,是换位思考,以更合适的角色,更准确的态度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向你敞开心扉,并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
3. 淡化角色,以呵护为手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又自尊心强的孩子们,我们不仅要传授他们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要从肉体到精神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关注他们在学校的身体状况,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让爱心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总有一天,他会主动告诉你:“我已经把你当成我的好朋友了!”
二、 审时度势巧施计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育也是如此。面对孩子不经意间犯下的小错误,一定要厉声呵斥、锱铢必较、穷追猛打吗?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这些孩子们,他们自控能力差,好动,好奇心又极强,我们在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不妨适当模糊一点、宽容一点。我们不妨试一试:
1.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要处理好模糊与清晰的关系,该模糊的时候要模糊,该清醒时绝对不含糊。但由于校规的繁琐,许多班主任就变得很敏感,学生课间的追逐打闹,课堂上的偷看课外书、打瞌睡等,教师都会将此类问题看得非常严重,毫不含糊,或是严厉训斥,或是告知家长,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暂时佯装不知道,找合适的机会进行委婉教育或者提醒,相信这样不仅使班级管理变得简单,更会使教师和学生相处更融洽。
2. 得饶人处且饶人
“把教鞭重重举起,轻轻落下”,这是蔡芸芝老师的管理方式。学生平时犯的错,很多都是无法判定是非对错的小事,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不妨采用严厉批评、从轻处理的态度,让学生在明白事情的利害关系,并接受适当的惩罚。对于这些不太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要把它无限放大,得饶人处且饶人!
3. “将计就计”巧应对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当他们犯了错误后,也会害怕老师或家长知道。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于他们有些错误,有时候我们不必揭穿其中的真相,当面批评他们,应该给他们的自尊留一点空间,然后利用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不同的孩子,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从中受到教育并自觉地加以改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 曲径通幽善批评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妨也讲究一下批评的艺术,采用“模糊教育”,曲径也能通幽,将批评教育的曲线艺术进行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目的。
先扬后抑——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可以先表扬其优点,再说明其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不至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失去自信。当然,这个“扬”要适度,“抑”也要有力,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先观后判——无论学生是基于什么缘由而犯的错误,教师都必须先认真观察、分析,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再进行判断,切忌盲目偏见。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尽量倾听学生的讲述,再逐情逐理对症下药。
自我反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他巧妙地用四块糖让一个打架的学生一步步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并且发掘了学生的优点。这种引导教育方法,其实也是模糊的批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喋喋不休、声色俱厉的批评不是教育的最好手段,给学生创造反省的机会,在模糊的道德观念中一步步地引导他们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换一种教育的方式,适当运用“模糊教育”的艺术,使我们的教育奏出更加和谐的乐章!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
[2]王爱萍.谈班级德育工作的模糊艺术[M].中小学德育,2008,(4).
作者简介:
吴旭强,曹雪花,江苏省宜兴市徐舍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