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冲武
一、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3]等文件精神,学校以建设省一流校为契机,以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建设国家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学校通过推进产教融合,逐渐解决职业教育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矛盾,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快速调整学校专业结构,逐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助推了地区经济发展[4]。
二、高职院校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
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在2015年发文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5],鼓励各地大力举办应用技术型大学,对现有高职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侵占了目前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使得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方面遇到更大的压力。
(二)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错位
深圳产业升级步伐越来越快,产业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学校的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造成专业设置的优势和特色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出现严重不匹配。
(三)有效激励不够,企业合作动力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不完善,使得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不能完全兼顾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权益,没有在学校追求的社会利益和企业追求的经济利益之间实现有机对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动力不足。
三、推进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意义
产教融合把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等多个要素贯穿在一起,不断促进产业与教育相互联系、协调发展,最终不仅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还能将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抓手。
一是产教融合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6](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深入对接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产教融合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产教融合是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性转变[7],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通过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快速发展。
三是产教融合促进校企进一步的合作
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将职业院校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并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而职业院校落实产教融合,促进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速度,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产教融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切入点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职业院校要以创新为手段,以做强为目标,努力在学校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科研、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体制机制配套改革。把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在具体办学实践中得到切实体现,让学生受益、学校发展成为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8],破除以往的碎片化改革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强调各部门协作配合,以综合改革的思路全面推进,破除制约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内部机制路障,建立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顺畅交流的体制“立交桥”,探索招生就业新模式,大力推进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尝试混合所有制,逐步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主导作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
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创新创业竞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本科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改革、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学分制管理改革、学分转移与认定等重点载体开展建设。人才培养总体对接深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国际化合作与产教融合双轮驱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对接产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學校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实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为使课程结构更为合理,教学更有效率,各专业积极对接最新产业需求、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按照产业发展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提高高等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endprint
(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打造最强师资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试点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管理机制完善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构建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支撑,由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企兼职教师、基层教学组织等共同推进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体系,力争在教师队伍建设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释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突出、科研优秀、格局高大的一流师资队伍。
(五)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研能力
紧紧围绕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背景,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以“四个平台”即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为建设抓手,以“一个中心”即社会服务中心为质量提升,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孵化优势创新领域,多方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使学校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源、服务站。
(六)构建行政管理体系,改进办学水平
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高职教育有关法规、制度和标准,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全面改善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融合各部门的数据,不断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形促进管理工作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不断完善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提升学校的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
(七)弘扬传承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素养
以国内外一流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培养为标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工匠精神、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加强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促进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相融合,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结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通,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人格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
(八)传承发扬大运文化,建设生态校园
契合深圳特区的城市精神和时代要求,通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逐步形成拥有卓越精神追求、深厚职业文明、高雅人文品位、优质文化品牌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创新学校育人手段,完善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圳精神、大运文化不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创新机制、全校动员,凝聚优势、聚焦特色,倾力打造以深圳为依托、以“大运”为底蕴、以“信息”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体现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质,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提升学校对外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 结语
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在高职院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在人才培養过程中向深度和广度,使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所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Z].2015.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5(3):11-17.
[4]刘家枢,张淼.供给侧改革战略推动下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7(4):5-12.
[5]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2015.
[6]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Z].2015.
[7]李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7, 19(3):4-6.
[8]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年)实施方案.粤教高[2016] 8号[Z].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