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在科技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媒体得到的进步也在持续巩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告别了过往的问题,整体上取得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当下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而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也必须有所改善,由此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识教育
大学生通识教育是近几年才提出的理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简单而言,通识教育的开展,是对大学生的一种全面培养,减少错误培养的问题,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多专多能”方向,对于文科、理科主张综合培养。因此,在新媒体时期,大学生通识教育需要借此来做出更高的成绩。
一、 大学生通识教育的不足
(一) 具有一定功利主义色彩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锻炼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想要在未来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是现如今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大学生想要将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必须利用一些多元化的手段来完成,既要达到自身的良好进步,又必须在专业能力上有效的发挥出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学生通识教育表面上积极的实施,可实际上存在的功利主义色彩是比较严重的,这就导致大学内部的竞争趋向于两极化,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上,并不容易得到综合的成绩。虽然表面上积极的迎合,自身做出的努力和接受教育的意识也比较突出,可是在最终的实践上,存在很明显的形式主义特点。
(二) 课程质量良莠不齐
大学生通识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在国内执行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还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积极弥补的,要以端正的态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对待。就目前的大学生通识教育而言,的确有一部分高校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可是大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的把控上并不理想,有很多地方都是凭借过往的经验来完成的,这就导致课程质量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大学生通识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没有进行一个良好的衔接处理,很多层面的工作都无法按照正常流程来开展。而通识教育的课程加入,对固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也产生了打破的现象,短期内想要彻底的纠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在大学生通识教育当中,学生的部分选修课程,并没有真正落实,而只是在表面工作上努力,仅仅是为了在学分上做出填补,这样操作以后,很容易导致大学生通识教育走向偏差的道路,难以将人才更好的培养。
(三) 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通识教育在目前已经成为了必要性的教学内容,可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仍然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这就对大学生的综合成长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无法在最终的成绩上快速的提升。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的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直接对其他院校进行套用,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学生的数量、学生的需求、培养的方向等,都未达到一个科学进步的态势,促使大学生通识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甚至是在学生内部形成了很低的评价。第二,在课程体系执行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出发,而是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思来开展的。这种通识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干预,很容易产生师生矛盾,且在校园内部造成的各种恶劣影响,容易引起师生的双重不满。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后,大学生通识教育是最直接的获益者。对于新媒体而言,大学生的接受程度较快,同时在相关的操作当中也表现出了非常积极态势。例如,当下的微博、微信十分流行,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研究项目,给自身的专业学习和社会拓展等都提供了较多的帮助。除此之外,大学生通识教育在融合新媒体的各项功能后,能够以一个科学的态度来完成,对学生的尊重程度较高,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二) 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时期,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得过于强烈,学生自身获得的自由程度较高,教师想要对学生做出引导和把控,很难按照预期的设定来完成。例如,当师生之间出现矛盾以后,大学生通识教育主张的是良好的沟通、交流,去积极的解决问题。可是在新媒体时代來临后,某些大学生特别容易在思想上表现为极端发展的态势,其会利用新媒体的功能与特点,对教师开展强烈的批评,甚至是能够引发社会上的舆论压力。在教育界当中,师生矛盾和错误归属等,本身就是特别敏感的内容,一旦学生利用新媒体批斗教师,再加上文字、图片、视频等,很容易对教师的个人声誉造成强烈的影响,甚至是在社会上引起不良思潮。
三、 新媒体时期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
对于新媒体时期而言,既然已经来临,就不能再应用传统的方法来对抗,而是要本着因势利导的方法,对新媒体做出综合性的利用,确保能够将大学生通识教育积极地进行健全,将正面影响扩大,将负面影响缩小,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必须对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趋势做出分析。对于大学生,提倡线上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新媒体有其固有优势,大学生应当取其精华,例如网络便捷性,可以为课堂知识点提供大量信息用以参考,在理解某一社会问题时,大学生可以搜索到最新案例帮助理解,但传统课堂教学仍然是传授知识的主流途径,学生应当利用新媒体工具,弥补课堂学习不足,同时利用外出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四、 总结
本文对新媒体时期大学生通识教育展开讨论,现阶段的通识教育虽然有所改善,可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各项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时期的各项思想来完成。除此之外,大学生通识教育在日后的工作中,有必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部署,要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下开展,绝对不能对其他院校的模式直接套用。
参考文献:
[1]李良华,廖春华.通识教育理念中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179-182.
[2]袁油迪.论电影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的功能及实践路径[J].当代电影,2013,(04):177-180.
[3]王蔚虹.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探析[J].科技资讯,2011,(23):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