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刚
(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正阳 463600)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内分泌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心慌、甲状腺肿大、失眠、情绪易激动等[1]。本研究中西药合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阴虚火旺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12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5~63岁,平均(43.56±5.14)岁;病程4~25个月,平均(13.26±2.41)个月。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6~64岁,平均(44.12±5.13)岁;病程3~27个月,平均(13.36±2.4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以胸胁胀痛、心悸不宁、手指震颤、颈前肿大及烦躁易怒为主症,以倦怠乏力、多梦少寝、脉弦、舌红、多食消瘦、多汗恶热、苔黄为次症,辨证为阴虚火旺型。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无精神疾病可正常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入院前3个月使用过抗甲状腺激素药物,合并严重心、肾、肝等脏器疾病,有多种药物过敏史。
两组均用卡比马唑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01),开始剂量为30mg/d,分3次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药量维持在5~15mg/d。
观察组加用加味当归六黄汤。黄芩10g,当归10g,黄柏10g,鳖甲15g,生地黄15g,龙骨15g,熟地黄15g,牡蛎15g,黄芪30g,黄连6g。烦躁易怒加入龙胆草、夏枯草,疼痛严重加乳香、没药,多食消瘦加生石膏、知母,甲状腺肿大加莪术、浙贝母、三棱,手指震颤加木瓜、钩藤,失眠加茯神、酸枣仁。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药液300mL,早晚温服。
两组均治疗2个月。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愈:症状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85%~9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5%~84%。好转: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45%~74%。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 (±s)
时间 组别 例 T4(μg/dL) TSH(uIU/mL) FT3(pmol/mL)治疗前对照组 60 16.69±3.26 0.12±0.06 11.26±3.89观察组 60 17.02±3.16 0.11±0.05 11.20±4.03 t 0.563 0.992 0.083 P>0.05 >0.05 >0.05治疗后对照组 60 12.62±3.95 0.64±0.18 8.13±2.02观察组 60 9.26±2.78 1.03±0.26 6.89±2.14 t 5.356 9.553 3.264 P<0.05 <0.05 <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中医 “瘿病”范畴。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抑郁,引起五脏浊气、气血凝滞、痰凝,致阴阳失调、阴虚火旺[3]。临床表现为食欲亢进、恶热多汗、手指颤抖等症状,治当养肺清热、益气活血[4]。当归六黄汤中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当归补血活血,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生地黄清热生津、滋阴、养血,龙骨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牡蛎镇静安神、益阴潜阳、收敛固涩,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5-6]。卡比马唑片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而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
加味当归六黄汤联合卡比马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阴虚火旺型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1]单留峰,郭丽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42例[J].河南中医,2016,36(4):641-64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黄达,郑亚琳,李光善.中西医结合治疗Felty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1例[J].中医杂志,2014,55(2):179-180.
[4]姚沛雨,苏惠娟,李鹏辉.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甲硫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8):128-131.
[5]郭永一,吴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422-423.
[6]张秀嫒,徐磊.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味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肝郁气滞证[J].吉林中医药,2015,35(10):1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