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娜
(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五官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多元文化护理即由于个体地位、职业、文化程度、信仰、民族不同以及所患疾病不同,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体现多元护理文化,从而促使患者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通过建立多元文化团队和制定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能大幅度提高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自然而然会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促使患者在轻松和谐氛围当中接受治疗,加快患者康复。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因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断提升。人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不同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作为人赖以成长精神家园给人相适应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并形成相同宗教信仰和文化心理等精神需求。如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那么个体心理和生理则会失去平衡。多元文化护理关注人的深层次情感需求,通过满足人的内在需求促使其身心康复。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后则有利于在未来护理实践当中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和关注患者文化背景,从而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关研究文献指出,多元文化护理目标为对护理文化内涵进行拓展,使日常护理活动、护理计划、护理观念均能基于文化前提下,从而凸显多元化护理价值。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多元化护理充分体现护理社会化性质,也推动护理朝着广泛且深度的层次发展。与此同时在护理工作始终渗透多种文化有利于患者康复,将护理专业和多元文化相结合则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护理方法,使其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元文化护理另一个价值在于尊重护理对象文化差异,尤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院服务对象也呈现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价值观、人生经历等多元文化趋势,正是这些多元文化差异会使患者对生命和健康产生不同认识,也会从多角度理解疾病和死亡。所以多元文化护理也紧抓这一特征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多元化文化护理需要成立相应的委员会,其中选出一名业务水平优等的多元文化护理专家负责策划和指导工作,选出一名护士长担任多元护理执行组长,主要在于推动多元护理工作。再在各个临床科室选择一名专科忽视,目的在于讲解和传达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最后建立由风俗习惯照护小组、宗教信仰指导小组、语言帮助小组、团体健康教育小组、母婴文化关怀小组、疼痛评估小组、临终关怀小组等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团队。
2.2.1 培训方法:高校多元文化护理教师和相关护理领域专家担任多元文化团队授课工作。医院还可组织专科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班,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解,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多元化专科护士微信群,定时在微信群中上传或分享多元文化护理学习经验和资料,供护士学习参考。多元文化护理团队应定期组织相关沟通交流活动,目的讨论实施多元文化护理中可能遇到问题并寻求妥善解决途径,必要时还可上报经典护理案例供专科相互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
2.2.2 培训内容:①尊重患者不同民族饮食习惯;例如西方国家人民喜爱吃生冷食物,在他们看来这种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东方人则认为如果不把食物加工熟则会致病,因而就体现不同文化群体的饮食差异。再例如回族禁食猪肉,锡伯族禁食狗肉,蒙古族则禁食牛肉等,湖南,四川等地区人民喜欢吃麻辣饮食,沿海人群则喜欢吃海鲜。护士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应尊重不同文化地区饮食习惯,有利于患者处于心理愉悦状态,促使其康复。②消除语言障碍;培养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在某种程度还在于解决护患沟通问题,为不同文化背景患者提供相应的语言帮助,例如聋哑患者、婴幼儿以及使用呼吸机患者。
多元化护理实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宗教信仰护理;各个科室应为宗教信仰患者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活动场所,从而更好地满足此类患者需求。在不影响治疗和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允许不同宗教信仰患者在相关活动场所进行膜拜、信丰、祈祷以及抄经诵佛,不冒犯此类患者风俗禁忌和不干预患者对宗教虔诚,适当还可联络相关宗教信仰机构为患者提供服务。②语言沟通护理;多元护理团队应成立普通话小组、常用地区方言小组和英语小组,解决沟通障碍患者语言问题。要求在具体沟通交流中避免运用学术用语,认真且耐心听取患者疑问,并运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其沟通。③为外地和外籍患者提供多元文化护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外籍和外地患者急切需要多元文化护理需求,特别注重在风俗禁忌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内容。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就可针对外籍或外地人士不同需求给予其相关护理服务。再加上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和地区群体的文化特色较为显著,对此针对外地患者也应充分考虑多元文化内容以及相关护理,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总之,随着多元化经济发展,临床也开始广泛应用多元化护理,不仅满足不同情况个体需求,最重要符合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趋势。作为护理领域全新内容,开展多元化护理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患者提供符合其文化特征的护理服务。而培养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也能锻炼护理人员处理不同文化患者需求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增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实现自身最大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