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背后的深层意义
——以《十三行》为例

2018-01-31 16:39陈乾章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纪录片广州

陈乾章

(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纪录片项目导演、监制)

纪录片《十三行》共7集,每集50分钟,这个纪录片到现在非常顺利。《十三行》与英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十三行”的贸易体制和历史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是直接关联的。

一、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帷幕:“十三行”题材的特殊意义

一直以来,我对“十三行”贸易体制都充满热情,因此执着地要把这个题材拍摄成为纪录片。我在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传播领域工作时间较长,每次国外的朋友提起广州的时候,他们对“开埠”比对“广州”更有印象。其实一提到“开埠”,非常清晰地指向广州,但是我们却没有将这两者结合得很好。

而有了开埠就有“十三行”。可以说,“十三行”在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一口通商的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国近代史大幕拉开之前的序曲。什么是“十三行”?我们把“行”去掉,只剩下“十三”,它是广州特许经商外贸的行商的总称。中国人的“十三”是一个大概数,这个商户形成的一个团体大约有13个,“十三行”的意义是告诉你它是官府特许经营。

为什么在广州出现“十三行”?因为“十三行”在一段时间里面是最能承接从世界各地而来的商贸团体。在1757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接到一个不好的信息,中国的商人洪仁贵(音)在广州搞商贸受了气,一路跑到了天津告状。乾隆皇帝做了什么事?第一,惩罚了广州的海关;第二,中国目前有很多英国的商人,英国的商人怎么能跑到海关呢?于是,他下达了指令,只留下一个广州商贸点,所有的外国商人都必须在这里经商。由此,清朝进入了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口通商”时期。这个时期成立了相应的“十三行”。

“十三行”是什么样的贸易体制呢?我们所有的对外贸易和进出口都要通过“十三行”,官府不会和外国人直接交流,都要经过“十三行”作为中介,通过这些商行进行对外贸易。“十三行”事实上就是一个清政府指定的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商行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我们今天值得研究和挖掘的。最后英国和中国打起来了,爆发了鸦片战争。好好地做生意不行,为什么会打仗呢?这些事情是《十三行》这部分纪录片要解决的。

那时的广州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为什么?因为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因此,把“十三行”作为一个切入口,我们就可以全面地展现当时的中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面貌。当时的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大家对同样一个问题和同样一个事情的得失是什么?在“十三行”身上会找到部分答案。

二、以史为鉴:由“十三行”的兴衰反思国家命运

纪录片《十三行》视角是什么?它是平实的、沉浸式的,而不是恢宏的,我们是为了走进特定时代的人物和故事,所以与“十三行”相关联的那些管理者、行商、贸易者、生产者、消费者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就成了表现的重点。我们为此翻阅了非常非常多的历史资料,尤其是那些外国来“十三行”经商和生活的历史场景,为此,《十三行》有很多生活场景的再现。

“十三行”的贸易体制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现在还处处可见,只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察觉。广州人都知道什么是王老吉,普通人或许也知道王老吉和加多宝,但鲜为人知的是王老吉的首家店铺就是建在“十三行”的。它对我们的影响潜移默化。

“十三行”的行商通过当时官吏品级商品化的捐纳制度,以捐输报效的巨款,换来许多官衔和职务。比如当时“广州四大富豪”之一的伍秉鉴。他是当时全世界最富有的商人之一。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他的财富是全世界第一。他的投资涉及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和投资人,他也投资到了美国的铁路和银行等等很多领域。但是他生不逢时,最后只能身败名裂,为什么?因为鸦片战争来了?伍秉鉴在鸦片战争中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曾捐出大笔银两,协助官军建堡垒、造战船、买大炮,但是清军最终还是输了。为了避免广州城生灵涂炭,伍秉鉴又拿出一百万两白银,换取了英军不进城的承诺。他是创造怡和洋行的人,只要有洋行的印章,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流通。但鸦片战争后,怡和洋行没有了未来,他的后人一概不经商。这是一个家族的失败,它能折射出什么样的道理?

不得不提到的还有两个外国人,渣甸与马地臣。两人合作在1832年建立了一家公司,叫“渣甸马地臣行”。在1838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1839年著名的虎门硝烟,林则徐过来禁烟,渣甸是鸦片分子,林则徐把他驱逐出国,渣甸回到英国,推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马地臣在中国没有走,在中国进行隐秘考察。鸦片战争清朝失利告终。而由于伍秉鉴已死,他的怡和洋行被渣甸和马地臣所占有,并在香港岛上建起了第一个建筑叫“怡和银行”。所以香港有一句话,叫“没有香港,先有怡和”。渣甸与马地臣这两个人的故事特别能体现在大时代背景下渺小人物的的命运。

《十三行》的目标是尝试找出“十三行”身上潜藏着使广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强大基因,也尝试去发现中国走向衰败的负面基因。一方面告诉中国的官方,另一方面也让外国的嘉宾也知道,在近代史上怎么都抹不去英国与中国的关系。由此引出我们想表达的主旨:对于商人的态度可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三、《十三行》项目的优势与期待

《十三行》项目作为纪录片,有自身的优势所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有专业的学者。研究“十三行”十多年的专业学者,在《十三行》项目中是总撰导。

第二,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包括在央视担任很多优秀项目的总导演都在其中。

第三,拥有国际视野。广州是国际传播中心,在对外交流和合作中有更多的新体会,会让我们少走弯路。

第四,质量可控、周期可控。质量要达到4K指标。周期可控,不是要求,是必须做到,2019年12月一定会播出,团队想通过这部作品来向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

作为一个项目,我们也期待与各方的合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资金加入到“十三行”的大制作当中。其次,期待合作合拍。希望我们成为“十三行”在英国拍摄的指引者、引领者,以及技术支持,与英方进行版权共享。第三,海外发行。

通过《十三行》这个纪录片的运作,我们期待能提升业界与公众对纪录片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纪录片创作背后的深层意义。正如“十三行”,其兴衰荣辱,承载着中国曾经繁荣强盛的正面基因,也蕴含着民族衰败前夜的负面基因。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纪录片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