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8-01-31 16:27郑明伟周健萍薄惠云
上海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同情心急诊科维度

郑明伟,周健萍,薄惠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 100000)

学者Joinson[1]于1992年首次提出“同情心疲乏”的概念,用以对护理人员出现的情感麻木及工作丧失激情等做出描述。Figley[2]提出应使用名词“同情心疲乏”代替二次创伤。护理职业具有持续性、密切性和范围广等特点,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同情心疲乏。2012年,赵允兰等[3]对南昌3所三级医院的21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国内对于肿瘤科、ICU、手术室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已有相关文献报道[4-6],但关于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鲜见报道。然而,急诊科护士确是同情心疲乏的易感人群,这与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常需要面对急性创伤或重症患者,该类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症范围宽、病情程度急,急诊护士长时间处于焦虑环境等有关。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及时采取缓解措施提供客观依据,从而起到有效促进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16年1—7月,对首都医科大学4所附属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及同仁医院)的13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且在急诊科工作满

1年及以上,同意接受调查者。排除标准:正在休假的护理人员,曾在急诊科工作现已离职或经科室确认已调离相关岗位的护理人员。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包括两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共6项。②同情心疲乏自我测试量 表 (compassion fatigue self test,CFST)。由Figley[7]于1995年根据临床经验,基于同情心疲乏的二因素模型编制而成,为同情心疲乏方面最早得到应用和推广的测评工具。该量表包含3个子量表和65个条目,测评内容分为同情心疲乏、倦怠和同情心满意3部分,其中同情心疲乏包含23个条目,倦怠包含16个条目,同情心满意26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5分分别记为:几乎没有、偶尔、不确定、经常、总是。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同情心疲乏发生率越高,当量表计分≥75分时,表明被测者具有极高的同情心疲乏发生率。CFST的Cronbach’sα系数范围为0.86~0.94[7]。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在与相关医院护理部沟通且急诊科护士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发放问卷。发放前告知研究目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并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问卷131份,经核查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形式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31名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具体资料详见表1。

2.2 急诊科护士CFST评分情况 131名护士CFST的平均得分为(69.32±2.51)分,其中同情心疲劳维度平均得分(69.37±2.13)分,怠倦维度平均得分为(73.22±3.01)分,同情心满意维度平均得分为(62.19±2.93)分。不同分组的护士 CFST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分析 2010年,学者Coetzee[8]对同情心疲乏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总结同情心疲乏产生的3个历程,即“最初的同情心不适”“同情心压力”和“同情心疲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龄6~10年、具有护师职称的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维度评分高于其他急诊科护士(P<0.05);护师职称、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急诊科护师倦怠维度评分较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组护士的同情心满意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Coetzee的研究,结合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分析原因可能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女性,往往会连续不断地接诊急性创伤或突发疾病等患者,尤其与车祸、烧伤、重症等事故频繁接触,冲击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初期的同情心不适、同情心理下降并伴随工作热情下降,即第一阶段;特别是在同情心不适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缓解时,工作环境的压力仍然持续未有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急诊护士则会产生同情心压力。若此阶段压力继续加大,则会导致护理人员烦躁、易怒、耐力水平降低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即第二阶段。在此基础上,若压力源仍无所改变的情况下,最终可导致感情支出大于恢复,引起护士同情心疲乏,即第三阶段。

3.2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年龄段护理人员CFST总分得分最高为(75.13±9.81)分。其原因可能由于该阶段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较长,是科室的骨干力量,同时又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压力承担较多,因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最终发展成为同情心疲乏。从护龄分析,护龄在6~10年的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和倦怠得分高于其他分组(P<0.05),这可能与工作年限较长使得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增加有关。护龄6~10年正处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爬坡期”,业务能力基本熟练且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待工作的生理投入和心理投入较多,易导致同情心疲乏程度增加。而护龄大于10年的护理人员逐渐适应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并且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上了一个新的层面,使其同情心疲乏程度低于6~10年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此外,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同情心疲乏与护士年龄和工作年限均有一定相关性。以年龄为31~40岁、初始学历为大专的护士为例,因刚参加工作,对急诊科的繁忙工作适应不良,易产生同情心疲乏。本科学历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其原因可能因高学历的护士能更好地在工作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在业务上能更深刻地理解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以及对待突发急诊事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应对措施 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程度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9]。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10-11],护理人员通过参加专业创伤培训、适当的休息、健康饮食、与他人沟通、适当运动、拒绝不合理工作要求等,能够有效缓解同情心疲乏。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状况,可指导医院管理者相关政策的制定。护士长可通过弹性排班或开展心理疏导、团体训练等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急诊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减少急诊护士离职,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4 小结

本研究对北京市4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同情心疲乏的因素包括年龄、工作年限与文化程度等。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急诊护士定期轮转急诊科的各区域:流水区、留观区、监护室等,本研究并未对不同区域间护士的同情心疲乏水平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一般资料相对局限,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补充和扩大范围。

[1]Joinson C.Copingwith compassion fatigue[J].Nursing,1992,22(4):116,118-119,120.

[2]Figley CR.Compassion fatigue:psychotherapists’chronic lack of self care[J].JClin Psychol,2002,58(11):1433-1441.

[3]赵允兰,胡晓莹.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3,34(4):75-78.

[4]姜男,陈小岑,赵岳.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39-441.

[5]张晓霞,郭玉梅,郝桥兰,等.ICU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现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2):72-75.

[6]许多,吴蒸,李影,等.手术室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58-1462.

[7]Figley CR.Compassion fatigue:coping with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ose who treat the traumatized[M].New York:Routledge,1995:178-208.

[8]Coetzee SK,Klopper HC.Compassion fatiguewithin nursing practice:a concept analysis[J].Nurs Health Sci,2010,12(2):235-243.

[9]Najjar N,Davis LW,Beck-Coon K,et al.Compassion fatigue:areview of the research to date and relevance to cancer-care providers[J].JHealthPsychol,2009,14(2):267-277.

[10]Yoder EA.Compassion fatigue in nurses[J].Appl Nurs Res,2010,23(4):191-197.

[11]李小琴.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同情心急诊科维度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滥施同情心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