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玲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董事长CEO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在他看来,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变,未来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特性来进行宣传与发展。2015年3月,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并提出要坚持以“互联网+”为发展驱动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此后,“互联网+”计划正式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未来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谓“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同时,“互联网+”也具体意指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让本来没有任何关系的传统产业产生关联,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完成行业间信息交流,并与实体经济结合。例如,“掌上公交”依靠互联网实时追踪、更新车辆地理位置和数量,减少用户等待时间,避免出门延误。再如,“滴滴打车”通过对出租车与用户位置实时更新与传送,既为用户出行提供便利,也解决了出租车行业供需不平衡问题。此外,互联网与医疗业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这些都表明了运用“互联网+”能为各行各业带来优势。此外,“互联网+”还意味着“通过互联网向其他传统产业输出优势功能,使得互联网优势得以运用到传统产业生产、营销、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方面”。[3]因此,传统产业需利用互联网优势功能发掘自身优势,做到线上与线下同步与融合,而不是将其看作为单一传播工具。
“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完成传统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相对于传统产业,“互联网+”中的“+”是对自身产业模式的调整。通过调整,产业能洞悉产品和市场发展方向,做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产品开发与生产中必定会进一步推动产品市场扩大。“互联网+”利用自身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使传统产业市场与规模实现跨区域发展,还为传统产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带来新资源。
文化是在人类长期生产与创造中形成的,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过程。一方水土孕育出地域特有文化,这种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地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地理环境等相互影响,决定不同区域不同的生产方式。在一个国家内部,每一个区域形成的不同区域文化又进而形成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在不同区域里,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作用下不断演变,都直接或间接形成各个区域内居民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和道德观念等,于是产生了区域文化。因此,区域文化是不同地域下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政治、经济条件,进而产生不同价值观念与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区域文化可分为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与精神文明。经济文化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文化观念与价值准则等;政治文化主要是由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等要素组成,这种文化影响人们对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的评价和选择;精神文明指人们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等。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
影响力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也是“一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4]区域文化是人们在不同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生活实践而形成的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区域文化自然而然地对该区域各个领域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成为该区域生产生活在精神支持、共识凝聚、价值指引、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无形力量,也会对其他区域在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中产生多方面的影响”[5]。孟召宜、渠爱雪、仇方道以江苏省为例,就江苏文化资本的动态变化、空间分异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未来江苏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6]邱爱梅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将区域文化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其所具备的一般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文化因素对于建立区域品牌的影响。[7]罗能生、郭更臣、谢里认为文化影响力属于一种文化软实力,还包括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文化革新及内核文化的力量。[8]
区域文化影响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渗透率和占有率,及对受众在心理、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作用的能力,由生产、传播文化内容的能力及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共同构成。”[9]侯妍妍、李荣菊就新媒体传播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将新媒体作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10]冯英娟将区域文化分为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分析了区域先进文化影响力的组成要素,就如何提升区域先进文化影响力提出了建议。[11]
因此,区域文化影响力可看成是区域文化对区域文明成就和水平的基础。例如,创新与开放一直就是湖南省区域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动力之源。早在2008年,湖南省的文化产业总产出就已经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这正是缘于其勇于创新与开放的精神。此外,区域文化影响力应该还包括区域文化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与维护作用。例如,浓厚的商品意识与实利主义造就了广东省今日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辉煌。如今,广东省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已达道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发展什么样的区域文化?怎样发展区域文化?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终极问题——如何判定区域文化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来判定一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的大小。从一个区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我们主要以历史积淀、现代发展以及群众印象等三个指标来判定一个区域所体现出来的强大文化影响力。
(一)历史积淀 一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是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积累与沉淀下来的。认识和发掘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特别是对散落于民间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发掘和考证,并对区域内的文化资源类别、形态、特色等进行完备归纳与整理,从而在施行“互联网+”计划之前优先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表明一个区域的历史积淀为该区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历史文献是一个区域一步步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最好见证。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精华,相当大一部分其实就来源于该地区所遗存的历史文献。目前,许多区域都对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开展了历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过去跑遍所有图书馆都难以找到的一些历史图书,近几年来终于重见天日,不仅为一些相关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也给区域内外的群众再现了区域历史。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应该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的历史文献,而不仅仅是收集其中做过高官或者成为了学术名家的那部分人的著述。许多人认为,一个区域如果有一些对当时地方或国家事务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他们所撰写的作品必定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特色的区域文化资源,将一个区域内名人的作品整理、收录、再版,这是必须的。但是要想真正体现出一个区域的影响力,这显然又是不够的。因此,族谱、日记、书信、地方志等民间文献才是重中之重,它们更能贴近民众生活,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文献有的反映本地文化的某些内容或特色,有的则反映区域地方的历史变迁或是社会运行的机制与运作的细节,它们的史料价值与文化价值毋庸置疑是不可估量的,可以非常具体形象地反映群众眼中一个区域文化的社会历史过程,从而能判定一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
其次,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区域内自然风景、历史遗迹等,它们是饱经大自然风霜锤炼后流传下来的重要资源,是区域文化的最直观表现,同时也是带动地方旅游文化发展的关键。比如因园林而闻名的苏州、因古镇而闻名的杭州、因大草原而闻名的新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加强保护,积极整合能够开发作为景点的物质文化资源目录,保留文字、照片、音像等方面的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除联合国和国家规定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十个类别,还有一个最重要且最具有历史价值的类别,那就是口述史。口述史是“以访谈、口述方式,记载过往人事,搜集史料的一种学术活动”。[12]在一个区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肯定有许多故事没有被书面记载,但是有一些人却亲身经历了历史,这些人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便是宝贵的财富。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变革正在不断的磨灭它们的印迹,但在历史上它们是当地文化中最有特色且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二)现代发展 判定一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如何,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传播区域文化给该区域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一个区域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区域内文化的影响力大小。
经济上,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共享经济模式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从固定办公场所、事件现场等特定时空环境制约中解放出来。互联网经济、物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其实就是一种智慧经济。这是在“互联网+”时代中发展区域共享文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种经济模式,同时又推动了区域其他文化的传播。人们可以通过电脑联网、云端共享、人工智能将机械产业劳动转化成智慧劳动和应用服务,以网络数据流通来取代产品流通,通过“互联网+”这一智慧共享体系来进行复制与分配。由此可见,这种区域内智慧共享经济模式的建立必然会带来区域文化影响力提升。
政治上,一个区域内的公民认同、自主意识以及社会自由、精神文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内的政治建设水平,构成了政治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革命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等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这些都构成了各个区域的先进文化与文化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移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加快了其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它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将“人与公共服务”连接起来,既大幅提升了区域整体服务水平,也使得区域智慧民生政治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群众印象 群众印象是判断一个区域文化在传播与发展路上的风向标,自内向外影响着区域文化影响力的大小。比如,一提到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人们首先会就想到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独特的海派文化;说到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人们脑海里自然就会想到2600多年间孕育出的都江堰、武侯祠、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谈到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将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的政治文化,还有被誉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经济文化……由此可见,一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如何,关键是要看其在群众心目中形成了怎样的认知,有着怎样的一种具体印象。
发展区域文化,其目的是让文化惠民。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模式在区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程中也同样适用。在“互联网+”计划的推动下传播并发展区域文化的进程也是如此。通过互联网来发展区域文化,其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这些文化成果,通过面向基层来做到服务群众,无论是企业开发生产精准用户的文化创意产品,还是政府建立起公共服务系统与电子政务评价体系,最终这些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如果实践成功,为人人所称道,那么其区域影响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如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提出,它们都是推动文化跨区域互动,实现共建共享的优秀范例,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新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特色 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