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皮鹦鹉遗传颜色性状改变的实践及研究

2018-01-30 08:57范雯崔洪霞
绿色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遗传基因

范雯 崔洪霞

摘要:在家庭驯养虎皮鹦鹉条件下,历经6年时间,培育了四代共139只鹦鹉,其中自然繁育一代,人工干预繁育两代,分别进行了样本自交、杂交与测交对于性状分离的实验,获得了羽毛颜色改变的不同结果,并据此深入分析了显性和隐性基因遗传性状,列出相关进化及演变关系。实验证明:将具有潜在隐性基因遗传性状的鹦鹉进行杂交和测交,其后代羽毛颜色会发生改变,通过精心选择.使得隐性基因遗传性状得以呈现,可以获得所期望的羽毛颜色。

关键词:虎皮鹦鹉;羽毛颜色;遗传基因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8-0232-04

1 引言

虎皮鹦鹉(学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它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鸟,受到大众广泛喜爱,总数量超过500万只[1]。

虎皮鹦鹉有艳丽多彩的羽毛,通过人为干预改变其羽毛的颜色,且已有配对公式表[2],但是对于钴蓝系目前尚無借鉴和参考。为了获得此类结果及数据,填补相关的空白,进行了有关的实验。

自2012年开始,选择一对虎皮鹦鹉作为样本,在家庭条件下饲养。6年来,精心养育了4代鹦鹉139只,通过主动干预行为,实现鹦鹉羽毛颜色改变,获得了预想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遗传效果。

2 样本鸟家族发展过程

2.1 第一代小鸟(亲代)——样本家族发展的开端

2012年6月,在市场选择购买了一对虎皮鹦鹉,为了便于管理,把这对鸟称为亲代(P)母本和父本,图1是亲代母本和亲代父本的照片,羽毛颜色是黑、白、蓝相间,为原始钴蓝系。2012年11月.亲代母本开始下蛋并孵化,繁育出子一代小鸟Fl(图2)。至今已经先后孵化了四代130多只。

2.2 第二代小鸟(子一代)——家族发展,羽色变化

由亲代遗传可以看出,两只相同基因特征的虎皮鹦鹉来配对,自交对于颜色改良意义不大,F1呈现P显性基因比例较大,这也证明了孟德尔分离定律[3]。所谓改良应将不同优秀的性状特征逐渐综合于一体或者将缺陷弥补。F1小鸟颜色与父母同属蓝色系,即蓝黑色色调,但有些差异(变异),体现了显性的相对性[4]。从子一代小鸟中选了一只最中意的浅蓝黑色小雌鸟(原始天空蓝,称为F1母本1号),见图2下排左3,并精心挑选了一只小黄鸟(黄绿隐性派特,Fi父本,见图3)与它配对。如此配对是希望通过设定的测交来获得F2羽毛颜色改良。但是,由于F母本l号不幸被亲代母本攻击致残,无法继续进行后续实验。

随后从子一代小鸟中又选择了一只蓝黑色的小雌鸟(原始钻蓝,称为F1母本2号),希望它与F1父本继续配对。半年多以后,它们之间开始交配,繁育出了许多子二代(F2)小鸟。图3是F1母本2号和F1父本的照片。

2.3 第三代(子二代)——出现新品种在于二代(F2)鹦鹉中,选出了一只黄黑绿色小雄鸟(原始橄榄绿)和一只浅黄绿色小雌鸟(原始暗绿),分别称为F2父本1号和F2母本2号。然后从市场上买来一雌一雄两只小鸟分别与它们配对,分别称为F2母本l号和F2父本2号。F2母本1 号为黄绿色(黄绿隐性派特),F2父本2号为蓝白色(钴蓝灰翅)。图4是Fl父本1号和F2母本1号的照片。

截至2018年2月,F2父本1号家庭已经繁殖出三只健康子三代(F3)小鸟,图5是F2父本1号全家福。羽毛颜色由F1母本的蓝黑转向F2的黄绿。F2父本2号和F2母本2号繁殖的小鸟均夭折。

3 鹦鹉遗传现象及羽毛颜色变化分析

3,1 自交方式产生的性状分离

样本鹦鹉经历了四代,每代的交配类型各有不同,亲代是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即自交[4]。两个基因相同的鸟自交遗传情况,如图6所示。图6中D表示鸟颜色遗传中的暗基因,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因此,样本鸟类羽毛色调共分3类,最深(DD),中等(Dd)和浅(dd)。这种色调变化在蓝色系鸟类中体现为深蓝、钻蓝和天空蓝,在绿色系中体现为橄榄绿、亮绿和暗绿。

图7是样本自交遗传颜色性状变化图。由于拍照设备、时间、光线等多方面影响,照片中色调会有差异,再加上随着鸟类成长及换毛、羽毛厚度变化.羽色也会发生变化。为了更清晰的表明三种色调之间的差异,图8和图9为一张照片内三种色调差异。通过这种对比,更能清晰的看出深蓝,钴蓝和天空蓝以及橄榄绿,亮绿,暗绿之间的颜色差异。

3.2 杂交与测交产生的性状变化

杂交是一品系与另一品系之间的交合繁殖[5]。样本鹦鹉子一代之间交配可以视为杂交,遗传基因性状分离及组合如图10所示。

测交是指杂种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的交配。样本鹦鹉子一代及子二代暗基因测交及其颜色变化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隐性派特性状为s基凶,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型为SS,Ss为原始品种(即野生性状),基冈型为ss为隐性派特。黄绿隐性派特品种为绿系鸟,外观上为大部分羽毛为黄色,腹部尾部有绿色羽毛,翅膀和头部呈现黑色斑纹随机分布。原始种绿系鸟为黄黑均匀斑纹,蓝系为蓝白均匀斑纹,胸腹部为均匀单一颜色。

虎皮鹦鹉一共有3个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灰色系[5]。样本家族中不含灰色系鸟类。黄绿隐派属于绿色系鸟类。颜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完全显性[6]。杂交遗传及颜色变化情况参见图13和图14。

4 样本鹦鹉家族族谱

样本鹦鹉族系通过6年饲养和基因优化配置,使得后代色彩更加绚丽多彩。图15是样本鹦鹉家族族谱。样本族中共有139只鹦鹉。

5 结论

通过6年饲养虎皮鹦鹉,繁育了四代,其中自然繁育一代,人工干预繁育两代,分别进行自交、杂交与测交的实验,获得羽毛颜色改变的不同结果。通过基因优化配置,可使得后代色彩更加绚丽多彩。

(1)验证了暗基因、隐性派特基冈、颜色基因位置及遗传方式。

(2)将具有潜在隐性基因遗传性状的鹦鹉进行杂交和测交,其后代羽毛颜色会发生改变,通过精心选择,使得隐性基因遗传性状得以呈现,可以获得所期望的羽毛颜色。

参考文献:

[1]佚名,大头虎皮鹦鹉[DB/OL]. https;//baike. so. com/doc/249899b3-25900348. html.

[2]佚名.各品种虎皮鹦鹉配对公式[DB/OL]. https://wonku.baidu. com/View/Sc8d20ca7 91922971688e8af. html.

[3]佚名.浅谈虎皮鹦鹉的基因遗传(配对)[DB/OLl. http://bai-jianhao. baidu. com/s? id - 1569521396891510& wfr= spider&for=pc.

[4]吴相钰.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Budgle Mutaticn And Color Guide, Cute Lirdies Aviary

[6]Bethell G,牛津图解中学生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遗传基因
基因克隆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辛迪·克劳馥岁月不是美貌的敌人
遗传基因
中国人从哪里来?
甜玉米的起源和分布及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云南省珍稀动植物遗传基因保护管理制度研究
他们和爹妈像得如同“复制+粘贴”
没角的牛
论对代孕行为中遗传基因的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