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动力都普遍弱。上课难,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基于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时间分配上错开,通过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成建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对分课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 “对分课堂”的简介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教学要素上重新进行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进行操作的新的教学模式。形式上,它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将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安排在课后,本节课上讨论上一节课堂的内容,这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称为“隔堂讨论”。
“对分课堂”通过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通过增加教师、学生的负担,拼时间、拼投入来实现,可以在多门课程上同时采用,是可持续的教学改革。是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现实情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此课堂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引导价值得到有效地发挥。
通过整合式创新,“对分课堂”扬长避短,实现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有机融合,对分模式下的隔堂讨论让学生有备而来。讨论环节的“亮考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有序、有效地自主学习讨论。该模式既彰显了课堂中教师讲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内化吸收,是了不起的结合。
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的现状
1. 生源质量低。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入学成绩较低,通常是中考成绩不理想达不到普高分数的一部分学生。学生的基础较差、能力较低和学习动力普遍不足。上课难,思想教育更难,一直困扰着职业学校的教师,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师生相互沟通少。在传统的讲授模式下,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课后学习是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少,学生被动地接受,缺少实质性地参与,主动性不强,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3. 教师学生地位不对等。传统五步教学法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者、主导者,学生是被动者、接受者。教师权力过大,却无法有效地运用,因此负担很大。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成了学生不想学,教师逼他们学。然而学生的需求只有学生自己知道,因此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
三、 “对分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上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在中职1~2年级集中授课,每周2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其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完成本书精心设计的任务,逐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三个阶段。
1. 课堂讲授
课程的教授内容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以及教学大纲对知识内容、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讲解,一般用时20~30分钟,集中在操作的难点和重点上,力求精讲和留白。对分的讲授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简称“精讲留白”。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在第一周的第一节课上,给学生详细讲解“对分课堂”的概念和课堂课下操作模式,师生共同理解并熟悉操作;在第二节课上讲授单元知识框架,强调重难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2. 内化和吸收
课后,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依据“亮考帮”完成作业。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最适合自己的时间、方式方法上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课堂讲授一周的时间内,学生依据导读问题,独立完成学习,弄明白教师讲课的内容与相关内容的概要,鼓励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课下作业围绕“亮考帮”来完成。首先,要写出本次课上自己收获最大的内容(亮闪闪);其次,把自己弄懂了但觉得别人可能存在疑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于挑战别人(考考你);最后,找出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于同学(帮帮我)。
3. 合作讨论
全部32位同学,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6个小组。讨论分组进行,一般用时30~40分钟。每个小组5~6个人,利用课后作业中的“亮考帮”进行讨论。教师一直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旁听指导,提醒跑题和开小差的同学。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价值的结论进行总结。
4. 成绩考核
对分课堂弱化了终结性的考试,强调平时学习,而平时学习要落实到多次性的小作业和常规性的小组讨论上。学生一定要课后做作业,到课堂来参加讨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时发生的,强调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方法上采用测试、观察、调查等方法,不再局限于最后的期末考试上,力求评价标准多元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期末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的情况,进而保证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周玲.“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
[3]劉春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外国教育名著选读”课程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6,(12).
[4]张春.中等职业学校分层次教学管理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作者简介:
姚玉娜,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