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元+尹向长��
摘要:对称性广泛存在于各种事物之间。物理学中很多现象、规律也蕴含着丰富的对称美。教师如果能深入挖掘物理学中丰富的对称美,就可以让学生领悟这些对称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掌握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教学
本文就两道经典题中对称性的应用作一剖析。
例题一(2008年全国理综)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l1=v0t+12at2①(2分)
l1+l2=2v0t+2at2②(2分)
联立①②式得:l2-l1=at2③(2分)
3l1-l2=2v0t④(3分)
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l=v202a⑤(2分)
联立③④⑤式得:l=(3l1-l2)28(l2-l1)(3分)
仔细分析原题,发现可列下面三个方程可求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为T,O与A的距离为l,到达B点的速度为vB。
l2-l1=aT2
vB=l1+l22T
v2B=2a(l+l1)
以上三个方程,但有四个未知数,要将a、T两个未知数变为一个整体aT2才能求解(这也是当年高考许多考生能列式但求不出结果的原因)。
既然a、T不确定,能由位移求位移;那么a、Δx不确定时,根据对称性思想,能由时间求时间吗?
变式:已知O、A、B、C依次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一质点从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若该质点通过AB段的时间为t1,通过BC段的时间为t2,已知质点通过AB段和BC段的位移大小相等。求质点由O到A所經过的时间。
解析:设质点的加速度为a,通过AB段和BC段的位移大小为Δx,质点由O到A所经过的时间t,有:
Δxt2-Δxt1=at12+t22
Δxt1=at+t12
上面两个方程,但有三个未知数a、Δx和t,我们只要将Δxa看作一个整体,就可求得:t=t22+2t1t2-t212(t1-t2)。
例题二如图所示,将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随输出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根据图线可知 ()
A. 电源电动势为4 V
B. 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b
C. 电源内阻为4 Ω
D. 当电流为0.5 A时,外电路的电阻为6 Ω
解析:
A. 电源的总功率PE=EI,图线a的斜率等于电源的电动势,由图线可知斜率E=PI=4 V,故A正确;
B. 根据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EI,内部的发热功率Pr=I2r,输出功率PR=EI-I2r,可知反映PE 变化的是图线a,反映PR变化的是图线b,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c。故B错误;
C. 由图线c可知,当I=2 A时,P r =8 W,由公式Pr=I2r得,r=2Ω.故C错误;
D. 当电流为0.5 A时,由A、C选择项中可知E=4 V、r=2 Ω,代入全电路欧姆定律I=ER+r得到,R=6 Ω,故D正确。
故选A、D。
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输出功率P=IU,由共轭性,如果将横轴由I改为U,图像会是怎样呢?
变式:如图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c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随路端电压U变化的图像,但具体对应关系未知。已知图线b和c交点坐标为(1.5 V,2 W),根据图像可判断
A. PE-U图像对应图线a,由图可知电动势为9 V,内阻为3Ω
B. Pr-U图像对应图线b,由图可知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Ω
C. PR-U图像对应图线c,图像中任意电压值对应的功率关系为PE=Pr+PR
D. 外电路电阻为1.5 Ω时,输出功率最大为2.25 W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PE=EI=EE-Ur=-ErU+E2r对应图像a;
PR=UI=UE-Ur=-U2r+ErU,对应图像c;
Pr=I2r=E-Ur2r=U2r-2ErU+E2r,对应图像b;
利用上述函数表达式和图像进行分析,易知答案B、C正确。
我们将变式中的三个P-U图像和例题二中的三个P-I图像放在一起,难道不是一种对称美吗?
对称性不仅广泛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中,而且许多物理规律也是依据对称性思想而发现的。因此,作为一位物理教师不论是新课教学还是习题讲解,我们应崇尚对称之美,彰显物理之味。
作者简介:李建元,尹向长,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