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各学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案,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数学教育也不例外,结合各门学科综合来看,数学具备科学性和逻辑性的特点,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具备高效率的学习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以四年级为例,简要说明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对具体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新课标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从以往的教师督促转变为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对其创新思维和逻辑灵敏度高度关注,引导其主动学习。数学课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使其主动力得到最大程度提升,加强过程学习,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科学探索的良好习惯,进而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 重要性
(一) 加深理解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方面,学生若被动学习,其与知识之间就存在一层障碍,知识理解的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若主动学习,与知识之间的隔膜就会被打破,其对知识的理解层面就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加强对学生自主力的培养能够使其理解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 提高效率
主动学习的效率和被动学习的效率是截然相反的,在学习中应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探索中激发其好奇心,使其注意力受到知识的吸引,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其高效率学习,以良好的数学思维为肥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土壤。
(三) 奠定基础
地基稳固建造出的房屋才会经久不衰,数学也是如此。小学作为初级阶段,培养其自主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在自发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数学思维,使日后的學习更加高效。
(四) 综合能力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众多特点之一,这对其自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其特点,将新鲜的事物融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其主动探索。其探索力、观察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都会提升,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 具体策略
(一) 精心设计导入,增强学生参与度
新颖的课堂导入是奠定课堂基调的重要环节,吸引注意力、调动积极性都能在此环节中体现。基于此,教师应将知识与各种方法进行融合,以适宜的节奏来使学生全员参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概率。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将生活实例与数学教学结合;其次,将游戏融入教学中,加强学生参与度;再次,角色扮演,让学生切身体会,促进其自主学习;最后,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探索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板块时,可以通过展现各种生活用具结合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除此之外还可以制作相应的模型,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以自身的认真来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提问,结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来对新图形的性质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性增强,还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 增设互动环节,激发学生主动性
实践出真知,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增强其动手动脑能力,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整体素养。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教具来加强互动,营造争先恐后的氛围,使其自主力得到增强;其次,分小组比赛,在求胜欲的激励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让其自主探索;最后,快速问答,教师可以设置快速问答奖励环节,回答问题最多者获得相应的奖励,使学生的自主力得到激发,进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其自主性大大强化。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小组比赛和快速问答结合起来,让各个小组自主出题,由其他小组解答,进而在活动中巩固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出题的过程也是对其自主能力的一种培养,若其中出现无法解答的题,教师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一来记忆更加深刻,对其自主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三) 强化教学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讨
数学概念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当前存在部分学生虽对概念倒背如流却不知如何运用,此时教师应加强知识的巩固,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举例的基础上提出更多可能性,将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和理解力。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板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若遇到人问路时,便可以运用该课时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信息得到增加,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指路中后,由学生大胆发言,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思维扩散能力,培养其在生活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 构建任务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任务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在强烈的自身感受下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剖析的层次也加深。给予学生一定任务量,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紧迫感,促使其主动力的发挥,实际上这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相互结合的方式,在任务的被动督促下,激发学生主动性,进而培养其自主能力。例如,可以开展“我的课堂”活动,教师发布任务,由学生讲解课堂内容。其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推选出一名同学上讲台讲课,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这种方式是一种新颖的培养自主能力的平台,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四、 结束语
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增添形式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对其自主力展开培养。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不断增加,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增强数学表现力,在其中不断对其逻辑思维进行构建,以高效率高质量为目标,促使其自主学习,实现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恒丽君.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4):47-48.
[2]吴必芳.探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3):135.
[3]张艳.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00239.
[4]全德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6,(14):147-148.
作者简介:
陈仁稳,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华兴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