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2018-01-30 11:59唐树林
考试周刊 2017年6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明确地向接近生活、实用有效的方向发展,随着“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又在向精简化的思路改进,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学数学正在逐步实现三个字:“实、简、效”。但不管“实”也好,“简”也罢,最终还是要有“效”,课堂教学必须有效,这才是数学课堂的目标。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经验的建构,通过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讲解,让孩子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的教学。凡是脱离儿童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学习。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 教师要适应角色的变化,从台前转到幕后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加演员”,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教师照本宣科,生怕遗漏了上面知识,教师说怎样,学生就照着怎样做,依葫芦画瓢。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限制,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一定要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虚心地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会增强信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说错了不要紧,从而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發表观点,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比如,在曾经的一次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的导入环节,我用扑克牌里的“K”作为教具,引导学生说出在扑克牌按顺序数的时候“K”表示的是“13”;在玩“升级”“拖拉机”“千分”的时候代表的是“10”分、在玩“十点半”的时候“K”代表的又是“半分”,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初步感知到字母可以表示数,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还可以表示不同的数。紧接着,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继续跟进: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身上有多少钱吗?但回答之前我有两个要求,一是必须回答老师的问题;二是“财不露白”,还不能告诉老师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钱。此问一出,学生一下“炸开了锅”,几乎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交头接耳,讨论热烈,感觉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无法表达或没合适的语言表达,欲言又止,急的不行!终于一学生“狂吼”一声“我知道啦”,举手说出“X”元,学生一下豁然开朗,纷纷举手,有的说“Y”元、有的说“Z”元……最后得出结论:用字母比如“X”不光能表示我们身上的钱数,而且在不同人身上还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比如0元、0.5元、1元、5元、20元……这样,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感受到愉悦和快乐!

三、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起好“搭台”的作用,更要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来“唱戏”。教师要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来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侧面积是一个难点。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以后,我就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水桶”,经过简单的提示,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五六分钟之后,学生上交了自己的“作品”。有几个作品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有两个水桶缺了一大块,有一个水桶侧面整整围了两圈,当然这都是不合格产品。也有两个水桶做的很不错,我就让他们的组长上来介绍经验,说说做水桶是怎样准备材料的,关键的技术在哪里,注意事项是什么。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评价“不合格产品”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该怎样去改进。这样,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底圆周长等于侧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侧面的宽的这两个难点基本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结出来的,这样不仅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理解起来更容易、掌握起来更牢固。

四、 提问要有层次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脉络,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线索。但如果问题提得过细,学生随口应答,不能起到引发学生思索的目的;问题提得过大,会让学生找不到方向,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把一块石头(或铁块)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水面变化后求石头(或铁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半天大都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这时,我一般会做出两个提示:1. 水面为什么会上升?2. 水面上升的多少与石头(或铁块)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多数学生听了之后都会恍然大悟。然后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发现,再举手汇报小结。紧接着,像“从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取出石块,水面下降多少后求石块的体积”这类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

[2]吴晓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J].科技视界,2013,(36).

作者简介:

唐树林,四川省华蓥市华龙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