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尽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非常艰难。怎样让自主之花常开不败?这两年多来推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生本课堂建设给了我答案。
一、训练小组合作交流技能,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爱表现其实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初始来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可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常常是一部分学生在看另一部分学生表现。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交流的技能,不知道该怎样参与、怎样倾听、怎样表达。
交流技能的訓练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述,在交流中做到人人参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与学生共同讨论,明确倾听和表述的基本要求。倾听时要记住要点,边听边想,不轻易打断,虚心而有礼貌。表述时要求语言完整,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学习新知识时,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给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作示范;而在巩固、复习阶段则反之,当前面学生说得不够准确和完整时,下一个学生来补充纠正。学生发言以后,其他学生都要通过肢体或语言对他们的发言作出反馈,使小组合作中的交流真实而有效。正是这样真实有效的交流,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二、确立小组合作目标,给学生自我约束的力量
自主学习需要自律性,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都缺乏这种自律性,往往依赖于教师和父母的督促,一旦外在压力减弱,学习就容易松懈,学习效率就会直线下降。怎样发挥小组这个群体的功能,促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取、持之以恒,这依靠的是小组合作的共同目标。
自律的动力首先来源于共同的精神目标。通过小组建设尤其是小组精神文化的建设,使一个小组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而隐含在组名、组训、口号、公约中的小组精神有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律的动力也来源于共同的评价目标。对一个小组而言,目标的达成度是以小组而不是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这就使得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荣誉使每个孩子在他律中学会自律。
自律的动力更来源于共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可以把主语由“我”变成“我们小组”,由“我学会了……”“我掌握了……”变成“我们小组都能学会……”“我们小组能共同完成……”
三、强化小组合作推动作用,给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
自主学习从探索、选择到建构再到创造的过程,基本上映射了学生主体学习、掌握知识的一般过程。对于刚刚开始习得自主学习技能的小学生而言,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引,更需要在小组合作中一遍遍地磨砺。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
(1)计算11×11,13×11,15×11,你有什么发现?
(2)运用上一题的发现,猜测45×11的结果,然后演算,又有何新的发现?
(3)请自己举一个例子再次验证你的发现。
(4)总结你的发现,说说其中的数学道理。
任务中的四个问题,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进行“计算、归纳、再计算、再归纳”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也必然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怎样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使小组合作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值得我每一个教育者思考、求索。
(作者单位:汉川市马口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