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

2018-01-30 06:06刘长路
考试周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切入点选择古诗词教学

刘长路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词历史久远、表达含蓄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选准文本切入点”是让教学回归本真,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而要想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水平,就需要我们找好它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切入点;选择

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主旨,体会作者情感,通过诗歌的学习积累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底蕴和审美情趣。古诗词具有的含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教师应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规律,分析古诗词鉴赏的切入点,从这些切入点入手对学生展开古诗词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一、 题目

古诗词的题目对作品的内容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具有提示作用,为学生鉴赏古诗词奠定了基础,古诗词的题目经常涉及诗词写作的原因、时间、地点、主旨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根据诗歌题材类型可判断此诗属于怀古咏史诗,而题目就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地点和词的主旨,学生通过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词是作者在重游赤壁故地,联想到三国群雄而产生的感怀之作,为理解这首词的主旨和作者情感奠定了基础。再如李白的《蜀道难》,根据诗歌题材类型可判断此诗属于山水田园诗,题目就表明了诗歌的主旨即感叹蜀道行路艰难,行旅辛苦,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就可以以题目为切入点,让学生根据题目思考“蜀道难,难在哪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就会找出文章中的“危乎高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等句子,经过思考讨论总结出蜀道的高危险峻、地形复杂、战争动荡之苦,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二、 关键字词

古诗词中有的字词含义深刻,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主旨,通过对这些字词的理解,能够从整体上掌握整首诗的主旨和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从关键字词切入,引导学生理解诗词。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悲”就是整首诗的关键字,在诗词教学时教师以“悲”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诗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并進行讨论分析,学生讨论总结出文章的前四句写猿猴哀鸣、百鸟盘旋、落叶萧萧、江水滚滚描述了一幅萧瑟悲凉的秋天景象,与后文中的“百年多病”、“艰难苦恨繁霜鬓”等词句照应,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壮志难酬、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苦忧愁,使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愁”是全词的“词眼”,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前面六句中具体理解“愁”的体现: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之慨,最后作者运用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等手法将所有哀愁化为一江春水,表达了无比忧愁、哀痛的感情。

三、 意象

意象是解读古诗词的一把钥匙,中国古诗词具有含蓄的特点,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事物就是诗歌的意象。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明白诗歌中的意象不仅仅是在描述景象,而是通过意象的铺陈描述形成特定的情境,让人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学生根据这些意象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产生画面,这种画面也就是诗人营造的意境,在意境中分析探索意象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对诗歌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李商隐的《锦瑟》中通过“锦瑟”这一意象来感慨时光流逝,接着通过“蝴蝶”和“杜鹃”来表现作者理想破灭、处境困顿的悲愤迷惘的心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这些意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心境。此外还应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古诗词常用的意象,如松、梅、竹、菊常指高洁的品性,月、雁往往指怀人或乡思,长亭与柳常用来表达离别,这些意象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诗词。

四、 表现手法

中国的古诗词具有含蓄的特征,诗人除了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外,还常常采取一些修辞手法、表达手法来表情达意,使诗歌更生动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使诗歌意蕴隽永。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们传授诗歌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诗词教学,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的艺术美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从抒情的表达方式看,有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手法;从描写的表达方式看,有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结合、视听结合、正侧结合等。这里对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作下解说。

(一) 动静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把静中见动、动中见静的手法结合起来,动静相衬,使静的事物愈发显得静,动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手法在我国古诗词的创作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用夜晚的安静反衬了琵琶女的技艺精湛、音乐优美带给诗人的震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动静结合的运用,体会这种手法的用处,增进对诗歌的理解。

(二)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本来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技艺,通过适当的留白给人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美。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经常把真实存在的景象与诗人的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用来营造意境、表达情感。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是诗人故地重游,对火烧赤壁这一史实的想象,是虚景,而眼前的赤壁景象是实景,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给人物是人非之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找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应用,并让学生讨论分析其作用。

五、 结束语

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从古诗词的题目、关键字词、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切入进行教学,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J].语文知识,2013(3):59-60.

[2]陆青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五个切入点[J].中学教学参考,2010(19):37-37.

[3]闫桂珍.意象·意境·意旨——谈古诗词鉴赏的三个切入点[J].甘肃教育,2012(12):80-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切入点选择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