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激趣一线贯之

2018-01-30 00:45王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路线图动力作文

王黎

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来源。写作动力指促进学生写作的力量。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具备了做好某件事的动力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再难的事情都会取得一定成效。反之,如果缺乏动力,即使事情再简单,也不可能将其做好。

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写作动力,不想写,不愿写,即使教师讲得再系统、再专业,学生也不可能把文章写好;相反,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愿望,即使教师不对其进行指导,他们也有可能通过阅读揣摩、反复练笔而获得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而写出优秀的文章。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是解决作文教学难的治标之举。

激发学生作文动力应基于三条原则:一是基于学生心理特点,找到激发其作文动力的源头。二是基于学生实践需要,为学生找到一根拐杖,使其作文时有底气。三是基于学生自主意愿,变教师“努力激发”为学生“自我激励”。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应使激发学生作文动力的工作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并贯穿始终,以此推动学生作文动力的萌发、扩大和保持。围绕这三条原则,采用“搭、导、建、引、绘”五种方法激发学生作文动力,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搭——让学生有新舞台

任何技术,都必须有用武之地,否则学习和掌握的意义就会弱化。同理,学生只有明确了作文的用武之地,才会产生作文的欲望。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找到一个用武之地,而且这个“地”要新,要对学生有吸引力。

类似的“地”有两类:一类是精英舞台。校报、文学社及作文园地等属于此类。它适合于原本就对作文感兴趣,或者是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另一类是大众舞台。这类舞台有很多种,比如故事串写。教师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求每天由一名学生写一章,看谁写得更精彩,写完一本后,结集成册。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竞赛——将全班学生按作文能力的不同高低搭配,分成若干小组,一学期结束时,每组提交一本故事集参加“优秀故事”评选。

这样的活动与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里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相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动力。

二、导——让学生有悦纳感

这里的“导”是引导、诱导的意思。如果说好的平台让学生憧憬,那么巧妙的诱导则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甘之若饴。

笔者曾观摩过这样一节作文指导课。教师一进教室,就引起了一片喧哗,原来教师为六个小组分别准备了苹果、香蕉、梨、葡萄等水果,准备让学生现场品尝。学生很兴奋,都迫不及待地想大快朵颐。可是,教师有个条件,让大家仔细看一看,用力嗅一嗅,再说一说,说得好才能开始吃;吃的时候要先小口尝一尝,细细品一品,相互说说味道及感觉,说得好才能放开吃。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吃水果,这件事想想就令人兴奋。学生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说起来。结果不用说,由于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他们写出的作文远远超出了平时的水平。

这节课,教师所采用的“饥饿引导法”显得相当有效。虽然教师使用的道具很简单,但他使用道具的方法很不简单,所以学生的作文动力来得自然而热烈。其实,每个学生天生都具备一汪适宜于写作的清泉,只是众多因素让其关闭了原本可以汩汩流淌的泉眼。如果教师“导”得恰当,尘封的泉眼就会自动打开,作文的动力就会喷涌而出。

这里的“导”包括了巧妙语言的感染、浓厚氛围的营造、恰当道具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实践回顾等。这种种手段所关注的,其实都是一个字——情,而“导”的目的就是导出学生内心深入最自然、最柔软、最珍贵的真情。抓住了这一点,学生作文的意愿就会变得自然而强烈。

三、建——让学生有资源库

素材积累方面,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的阅读,收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以便于作文时套用。不过,这种做法收效甚微,因为多数学生不能把积累和作文有机结合,形成了“两张皮”。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立足教材,建立素材资源库。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人物纵横图。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可分为文本作者、文本人物两大类。围绕作者,可以建立名家专辑,对不同作者的写作思想、写作特色及相关作品做主题式梳理。文本人物方面,可以围绕形象勾勒、刻画手段、描摹特色等方面,建立重点人物资源库。教材选文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是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不同的人物各有特色,梳理出来别有风味。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过了课堂赏析,学生对这些人物印象深刻,模仿起来更加容易。

二,建事件经纬网。作文时,学生常常为不知写什么事、不知该怎么写而犯愁。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建事件经纬网来解决。部编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例文。教师要发挥这个特点的作用,引导学生从选材、剪裁、技巧等角度对具体文本做出分类,并有意识地进行归纳、分析。分析得多了,学生心里有了标准,什么样的材适合写,什么样的材不适合写,什么样的构思是巧的,什么样的构思是不巧的,学生就心知肚明了。

三,建特色归类项。教材的美点比比皆是,如何将这些美点扩大,造成强烈的印象呢?有效的办法是梳理特色。比如,围绕以小见大、象征、卒章显志、修辞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类。这些特色分散在每个文本中时,犹如散落的珍珠,虽有光,甚微;当把它们归类整理到一起后,它们就会像硕大的夜明珠一样,发出绚烂的光彩。

四,主題扩展线。主题扩展指以课内某个主题为点向课外延伸,将若干个主题相同的素材串起来,形成一条主题线。这样的一条线往往能串起很多个素材。一条线尚且如此,线多了,素材自然会成倍增加。有了素材,作文时就有了底气。

四、引——让学生有引路人

发挥榜样的力量是“引”的关键。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将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榜样。这无可厚非,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作文能力好的照样好,不好的仍然不好。究其原因,是两者之间差距太大,难以真正激发作文能力弱的学生的动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师选择的榜样不合适。endprint

用“结对子”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结对子应遵循“异质互学、同质竞进”的原则。“质”指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异质学生应强调“互学”。如:甲和乙总体水平相当,但甲擅长景物描写,乙擅长谋篇布局,将其结成对子,他们很容易产生相互促进的动力。同时,二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能因强化个人优势的需要而不断自主学习。这样,对子学习的价值就会增加,两人学习作文的动力也会更加自主和持久。同质学生应强调“竞进”。因为两人的作文水平相当,在竞学、比学的过程中,一个人有了进步,另一个人就会感受到压力。压力转变成动力,两人就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氛围中共同進步了。

这个过程中,教师除要做好整体设计外,还应做好“赏识”和“建档”工作。教师要时刻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并提醒他们强化。在每个阶段,教师都要和学生一起建立作文档案,这种档案不一定都要用笔写下来,但一定要能描绘学生成长的足迹,能印证和呈现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比如:组织对子小组开展“成果大PK”“晒晒作文成长榜”“我的成长足迹采撷”等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梳理阶段成果,提升作文动力。

五、绘——让学生有路线图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为其设计出个性化的作文能力提升路线图。

路线图应着眼于一个“远”字。“远”字要求路线图要做到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目标,由大由小,由宏观到具体。这样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使作文动力不因时间推移而减弱,不因看不到短期效应而丧失。

路线图应着眼于一个“实”字。“实”指路线图的设计要个性化,并且任务最好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于每天。比如:关于素材积累的计划,可以设计每天“三个一”——读一篇文章,摘抄一段文字,写一段心得。任务具体化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又有利于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而至千里。

路线图还应着眼于一个“美”字。要想调动学生的作文动力,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把作文看作一件“美差”。比如:引导学生搜集修改的作文、竞赛的情景、对子的风采等内容,依照时下流行的“美篇”的写作方法,将其做成阶段性的美篇,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这样一个篇章一个篇章地延续下去,一年就能形成一本“美篇集”。再比如:定期在微信圈里晒晒自己的作品,以接受亲友们的赞美与祝福。这样的活动让作文过程变得多姿多彩,学生的作文动力因而能持久而鲜活地保持下去。

(作者单位:襄阳市樊城区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线图动力作文
路线图,作用大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描述路线图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