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四个关键着力点

2018-01-30 21:40胡向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评价

胡向东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今年,我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全面实施。具体为,从今年高一年级起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招录全面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按照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高中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走班式教学将成常态,学科均衡发展面临新考验,分层教学将成新方向,素质教育将有新发展,学生生涯规划将成教育新热点。

从2010年7月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列专章对考试招生制度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谋划;到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这一重要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再到2016年各省(区、市)提出本行政区域的综合改革方案、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2017年北京等四省(市)进入第二批试点。

按照既定计划,湖北省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全面进入新高考,这也意味着湖北的考试招生改革在年内将从筹划、准备状态,正式进入“实战”状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关键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建立与考试招生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新常态,以落实学生的选择权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转型。

[回归高中教育价值原点,促进高中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

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是培养合格成人的教育,是养成合格公民的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并为将来成为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教育。现在一些地方的高中教育演变成为了高考的教育、为了大学的教育。之所以如此,与高考成为评价高中教育、评价高中学生唯一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大的关系。而高考改革的推进,变一次性统考为多次考试,并与其他评价方式一起组成系统的发展性评价,这与高中教育的宗旨更加契合,也将会把高中教育从应试的禁锢中一定程度地解放出来。高中教育的从业者必须乘此改革的东风,彻底端正高中办学方向,明确正确的高中办学宗旨。

回归高中教育价值原点,即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追求高中教育的独立价值。高中学校要从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出发,健全自己的运行系统,包括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管理制度以及条件与保障系统等,特别是建立健全反映自身价值定位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断提高其公信力、权威性,改变单纯以高考成绩评价教育教学的片面做法。每个学校,也需要找准自己的坐标,根据生源、师资力量等具体情况有正确的发展定位,切实促进自身内涵建设。只有从根本上厘清认识,才能杜绝为了单纯地提高高考成绩而采用投机取巧的方法进行选考博弈。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一所高中将来如何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唯有自觉地适应市场,埋头内涵发展,主动地进行特色打造。特别是高中名校,要有一批顶尖的学科和学科群,让家长和学生信赖学校;那些目前处于学业竞争落后地位的高中,更要利用新高考改革的機会,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错位化发展,通过“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的特色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弯道超越”,最终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化均衡。

[拓宽课程资源供给渠道,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21世纪初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建立了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它要求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在确保学生共同必修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认真做好选修课程的规划,创造条件,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并努力提高选修课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应有的选择权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课改实施十几年来,课程体系落实和建设得并不完全到位。在新的高考制度下,选修课将会真正落地,课程将会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会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此种要求之下,现有的“统一批发”式的学校课程资源供给模式就必须改革,必须走批发和定制相结合、自给与社会供给相协同的道路。课程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要从单一的学校渠道改为学校、家庭、社会多种资源供给渠道。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从必修的课程资源到选修的课程资源供给方式,将会从同质化发展到个性化,从课内供给拓展到课外供给,从校内供给拓展到校外供给。特别是新高考改革激发了大学自主招生的热情,大学参与高中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高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利用“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教育资源,包括建立高中课程联盟,相互之间开放一些课程,构建新型的教学资源供给渠道和利用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变革高中教学方式,科学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新问题]

不分文理科的科目设置方式、学考基础上的选考制以及“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都将带来高中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一是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成为必然,二是学科分层教学(如数学)也成为必然趋势,三是专项化教学改革将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推开,而且,实践教学、社团教学、项目教学等都会相继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之中。走班教学的推进和分层教学、专项化教学的展开,都涉及教学行为、制度与理念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它的实质是强调对学生个人选择课程权的尊重,改变学校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统一安排。高中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模式,要从过去的教师选择班级、选择学生,走向学生选择教师。

在教学安排上,高中学校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合理安排高中三年每一学期并学科目的数量和教学进度。对此,要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容量与学习要求、周课时总量和学习时间、学生部分学科(如外语等)两次考试需要等因素进行充分论证。学校要避免因随意压缩非高考科目教学时间而导致学生高中三年学科目数量失衡,杜绝学生学习生活或者拥挤不堪,或者单调枯燥现象的发生,按照符合学习活动基本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和进度安排。endprint

新高考改革还要求高中学校加强学生学业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当前,由于选择性的增强,对于长期被动服从学校和教师课程教学安排的学生来说,更多的选择就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学生将遇到过去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和压力,他们不仅需要选课指导,还迫切需要理想、心理、学业、生涯、生活等方面的辅导。高中学校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建设生涯规划课程,并更多地从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来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研共享式协作]

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这里的教育资源有两种含义:一是间接有利于教育教学业绩获得的可以物化的教育资源,比如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和教师能力等;二是直接有利于教育教学业绩获得,但难以物化的学习资源,如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潜质和学习兴趣等。由于新高考改革将带来学生选科考试、走班教学,学生分科教学和分层教学的需要会大大增加,有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当务之急。

选科制实施后,不同年度的参加考试人数、考生水平、试卷难度都可能不一样,需求端的变动必然带来“供给侧”的不确定性。师资配备上,既要解决由于课程建设要求提高后出现的“结构性缺失”,也要面对选课制实施后出现的师资“时段性不足”,还有师资培训和教师积极性调动等问题。学校如何在不大量调整任课教师数量的前提下,高效地调配师资,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非稳定状态的需求,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绩效评价缺少共同的群体和科目基础,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和教师评价,也是一个管理方面的挑战。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是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分班和排课方式,均衡各行政班的学生学习整体水平;二是对于教学班水平差异较大的,通过增量评价的方式,更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变化。增量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对学生名次增量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等级分类排名增量进行评价,由此观察教学成效。当然,尽管高考改革后高考的高利害属性并无变化,我们也不能只考虑成绩增量变化情况,而是要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增加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升情况的评价。

无论高考是否改革,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教育教学变化,需要教师吃透改革精神,加强教学研究,抓出教学特色,体现出本校教师独特的专业价值,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新高考改革后,开展走班教学和分层教学,教学组织工作量大大增加,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都提出了更高的统筹管理、协同管理的要求。学校管理层面,可以不具体管理教师专业研究的内容,但需要加强教师专业研究的组织工作,避免教师在专业研究上的重复,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推广运用。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显出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實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高考改革对教育行政管理、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乃至对全社会都将带来新挑战,也成为我们教育变革的伟大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才能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徐世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