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流展示”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由学生报告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学生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及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贯穿课堂的主线,我们要在课堂上要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课堂精彩,让“交流展示”成为一种良好的课堂习惯,让学生“秀”出自己,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交流展示”;问题;策略
一、 “交流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交流展示”环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本校五年级学生,我发现在此环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 缺乏自主性;
2. 缺乏自信心;
3. 缺乏积极性;
4. 缺乏指导性;
5. 缺乏公平性;
6. 形式单一性。
语文是一门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时决定了语文的交流展示形式。而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却看不到过多的展现形式,基本以口头回答为主,形式单一。这也是造成学生积极性、表现欲差的一个方面。
还有在“交流展示”的时候有些学生的语言也不够规范,缺少了教师有效的引导,师生的互相倾听也不够用心。
二、 基于“交流展示”出现的问题采取的策略
1.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展示交流”环节应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想要解决学习的内容,在交流时不要打断他们的话语,即使偏离了自己的预设,也要注意评价与鼓励,切不可挫伤学生的心灵。
2.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展示交流时,教师要注意依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问,让他们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面对“失败”的学生,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生,要兼顾全体同学,从而提升整个展示交流活动的参与度,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
3.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精心设计评价机制,如可采用积分制、设立进步奖等,在组与组之间,相同水平学生中间开展评比,适时采用加分制,即大家一致认为表现突出、进步较快的同学可以得到双倍的积分。组与组之间的相同成员之间进行竞争,在良性的竞争中要求进步,积极表现。
4. 传授技巧,指导学生有效展示
虽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师傅的“领”尤为重要,是修行的关键。因此教师还要学生掌握在展示时的技巧及其要注意的地方,如:站立的姿势、自己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规范性及表达方法等。要兼顾每一位组员,全员参与,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5. 机会均等,交流展示公平公正
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应根据展示内容的难易程度,依据学生的特点与认知水平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展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及边缘生。在交流展示时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人,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孩子站起来踮踮脚都能摘到胜利的果实。
6. 激发欲望,展示形式多种多样
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更加用心、精心为孩子设计教学内容,包括让孩子交流展示的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望。只要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入情入境地理解,尽情地展现就是成功的。
三、 我对“交流展示”的思考与探索——“交流展示”,让思维活跃起来
1. 问题为基础——引发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上,“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原则,教不是目的,学才是目的,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方法,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展现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过程。
2. 探讨为阶梯——聚合思维
教是为了不教。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我们今天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自学为主,通过教与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碰撞为亮点——发散思维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从中探究出文章的写法,并能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加以说明,可见学生领悟了其中的真谛,做到了“举一反三”。
四、 结语:“交流展示”环节教学的思考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讀而生疑,由疑而生论,由论产生思,由思形成果,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绚丽的火花,从而生成有效的课堂。英国著名的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彼此手中仍各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两个人互相交换一种思想,那么每个人就能拥有两种思想。结合当前的“学讲”行动,我认为要把学到的思想进行内化,把它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做到“学以致用”才行。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要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课堂精彩,让“交流展示”成为一种良好的课堂习惯,让学生“秀”出自己,让课堂“活”起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愿意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冯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6.
[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陈红.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共生[J].江苏教育,2012(1):35-36.
[7]郅庭谨.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胡贺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程庄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