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8-01-30 10:18刘爱平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结构化组间护士

刘爱平

(万年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 上饶 334000)

急诊抢救室,是悠关患者生命的第一线,需要医护人员严谨对待,并第一时间抢救入院的危急以及重症类型的患者,可见急诊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提升抢救成功率,需要医护人员之间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实现规范操作;对此提出了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将护士成员分成多个护理团队,采取轮班倒的方式,继而保证抢救任务的高效完成。实践证明,经过该种模式培训过的护理团队,在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安全性等方面,要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42.3±6.8)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25例、25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1.5±7.1)岁,两组在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本院急救室护理人员,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护士未经过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第二组护士,展开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完全按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成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合作急救知识、流程、责任分配等方面,经过模拟演练、临床实践等,提升护士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最后对本组培训护士进行专项考核,考核合格即可参与本次急救管理研究[2]。

对照组患者,由第一组未经过专项培训的护士展开急诊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准备急救所需用品、整理资料、了解病情、观察患者情况变化等。

观察组患者,由第二组经过专项培训的护士团队展开急诊护理工作,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协调展开团队工作。在急救前需将急救过程模块化,对每个护理团队成员落实职责、分配任务,使其负责某一流程的具体工作。在急救过程中,完全根据分工,完成自己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整理资料、构建静脉通道等岗位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用药以及总抢救时间;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措施落实时间对此 观察组在静脉通道建立、用药以及总抢救时间方面,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措施落实时间对此(±s,秒)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措施落实时间对此(±s,秒)

项目建立静脉通道药物应用总抢救时间对照组(n=50)133.52±7.77 121.85±6.12 311.28±31.58观察组(n=50)83.54±6.84 92.58±5.22 169.35±28.54 t值6.366 9.367 9.681 P值0.002 0.003 0.003

2.2 两组急救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方面,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的优势 在急救护理管理中,积极引入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可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抢救意识、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抢救护理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有续性。对培训护士进行访谈,发现护士均对该种工作模式认可,对此可见该种工作模式的理想性与临床应用价值。作为抢救人员,应当时刻提高警惕,对患者争分夺秒的实施安全急救护理,继而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抢救成功率[4]。

3.2 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 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在安排护理团队成员方面相对灵活。急救出诊队伍中,医生、护士、司机三人要密切配合,流畅操作程序。医生主要负责心脏胸外按压,以及气管插管等,护士在抢救过程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构建静脉通道,以及创伤处置配合等。司机主要负责车辆安全行驶,并协助医护人员转运患者等。院内急救五人配合(大型抢救),医生2名、护士2名,抢救指挥1名。日常院内急诊,团队成员均为本院急诊室在职的护士,成员人数控制在5~6人,并根据工作年限、资质等进行层次化的分布,并选择1名最高工作年限(10年以上)资质的护士当作组长,由其展开带教工作。选择1名工作年限超过5年,且具有丰富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人员当作副组长。选择2名工作时间超过3年,低年资的护士。另外选择1名工作时间超过1年的轮转护士。各团队间采取轮班倒的模式。实际护理工作中,团队成员需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组长负责指挥与监督,副组长负责呼吸复苏等工作,轮转护士负责连接各项抢救仪器与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工作,低年资护士负责构建静脉通道、用药等工作,团队完成抢救工作[5-6]。院内大型抢救,需要实行周练月考,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日日练,实行日练月考,保证医护人员工作技能的规范掌握与应用。

3.3 研究结果分析 该种工作模式,不仅提升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团队写作能力,节省了抢救工作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急诊卫生资源、人力资源等的高效利用,降低了抢救成本。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抢救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实施前后,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降低了(49.98±0.93)s。药物应用时间,提前了(29.27±0.90)s。总抢救时间,节省了近一半(169.35±3.04)s。在抢救成功了方面,提升了12.00%;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4.00%,且各项指标,在实施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该种工作模式有效[7-8]。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加强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9-10]。

综上所述,结构化护理团队,直接提升了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士工作能力与积极性,使得不同层次、级别的护士,在团队合作中,激发了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各个护理人员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医务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标准性、科学性、高效性,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1] 胡冠琼,陈燕玲,徐胜蕊.结构化护理团队对门诊患儿急救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557-2559.

[2] 杨巧华,魏彩第,张敬伟,等.团队管理模式在强化急救护士法律意识及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89-392.

[3] 魏小妹,朱瑞芳,吴亚明.风险管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B06):1714-1715.

[4] 周艳,欧阳丽颜,苏湘芬.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3):621-623.

[5] 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等.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402-1404.

[6] 王翠玉,林腾珠,王玲,等.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54-57.

[7] 严鑫,孙敏芝,洪艳燕,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1):29-32.

[8] 彭小贝,虞玲丽,卢敬梅,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08-1212.

[9] 付雪飞,宗彩霞,张呈,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1):94-95.

[10]罗海燕.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21-22.

猜你喜欢
结构化组间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