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问卷”是对勇于担当的江苏职教人的深切期许,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当今中国,“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依然是社会流行的思想文化基础,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别人看轻。”职业学校想让老百姓高看一眼,只能努力提高自身办学质量,以实打实的办学成绩和育人成效赢得群众的尊重。
首先,要练好内功,做好细工。要从教师的每一堂课抓起,从学生的每一个行为习惯抓起,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抓起。只有把职业教育的基础工作抓到位、抓出效果,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才会由担心到放心,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来。
其次,要善于主动宣传,打造形象。职业教育既要墙内开花,也要墙外留香。一方面可以开辟专门场所展示办学成果,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卓越职场表现;在职教活动周、校园开放日期间,邀请家长进校看看专业技能成果展示,邀请中小学生进校感知丰富的职业技能,激发其职业兴趣。另一方面,职校也要适时主动走出去,走进社区、企业,让人们零距离感受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化;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及家长能理性选择职业教育。
为学生提供满足其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适合的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具有多样、多层次的特点,但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学历要求的固化、同质化现状与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要求还不能精准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还不能有效匹配。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实现人人皆可成才,就要建立起灵活、开放、多样的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培训类型的互通。中高职学生普遍有着强烈的提升自我的内在驱动力,要逐步实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的职教体系内部贯通。以“多元多层次”“立体开放”的职教办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职业教育的“产品线”丰富了,“产品”质量提升了,职业学校才能在广大学生和家长面前说话有底气,在与普通教育的竞争中显硬气。
近年来,江苏职业教育得益于四个“坚持”,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随着省现代化示范校建设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办学热情进一步高涨,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但职业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经费投入,尤其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职业教育获得的政府支持度、关注度较之普通教育可谓是“涛声依旧”。这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
希望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证职业学校生均经费足额到位,关注并重视所有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超级中学”那种排他的、“抽水机”式的发展模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需要避免的。职业教育的平民性特点决定了其均衡性的发展要求。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发展民生的现实考量,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政治要求。政府需要进一步支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分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职业学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制度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决策与评价督查机制。学校自身要主动作为,大力发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也要统筹专业结构,因时、因需协调好专业间的动态平衡。此外,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加强东西部对口支援,苏南、苏北交流合作,形成全省职教发展“一盘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