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红,瞿 红,徐东风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残障等后果的可能性,贯穿在临床护理各个环节中[1]。为了有效降低住院风险的发生率,我院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住院病人风险评估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控,2016年10月开始应用到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07月-12月期间我院所有住院患者,其中,7-9月高危跌倒患者住院床日数为64940,高危压疮患者住院床日数33305,高危深静脉血栓住院床日数10624,10-12月则分别为65848、33484和9536。
应用SQL数据库.使用PB语言开发,服务器HPML350G5.AK390A,内存2×512MB。组成包括:客户端/服务器(c/s)构架实现护理风险评估、护理风险质量监控两大模块功能。护理风险评估: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通过科室的护士工作站,将病人信息客观地录入至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并且随病人病情变化及时修改系统中的信息,系统自动得出高危分值,根据分值为患者制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有存在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等高危风险人群,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选定适合的护理措施后,系统立即将评分以及护理措施转录到护理记录单上,提醒护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病人安全[2]。
护理风险质量监控: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该模块实时监控筛选出的护理高危风险患者。护士长每天现场对科内每一位高危跌倒、高危压疮、高危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督查,内容为责任护士防范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并加以落实。科护士长每天检查大科片区高危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每周覆盖,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病区护士长加以整改。护理部质控组每月随机横断面核查全院高危患者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将核查结果通过每月护士长例会、医院内网(OA)、医院医教护通讯等方式进行反馈。
比较应用前后患者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以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本研究数据有计数和计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x2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显著。
应用住院病人风险评估系统,对护理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实时监控,护理干预措施落实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20‰降至0.06‰(P<0.05);压疮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24‰降至0.09‰(P<0.05);深静脉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65‰降至0.31‰(P=0.272)。
护理高危风险筛选模块紧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效改变了传统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纸质评估表单[3])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的缺点,做到与临床实际的有效结合,且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的建立,使管理者及时得到信息,共同与临床一线护士商讨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管理实效。护理高危风险筛选模块不仅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效率,同时还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从而真正的全面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对医院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4-5]。
本研究显示,应用住院病人风险评估系统,对护理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实时监控,护理干预措施落实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20‰降至0.06‰(P<0.05);压疮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24‰降至0.09‰(P<0.05);深静脉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65‰降至0.31‰(P=0.272)。
综上所述 住院病人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三级护理安全管理,高危患者得到了全程实时监控管理,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