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应用对比分析

2018-01-30 15:50杜忠蕾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肌瘤出血量住院

杜忠蕾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子宫肌瘤的产生与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有一定的联系,临床体征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排尿排便困难等,且医师多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体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研究显示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本次随机选择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旨在观察其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优势,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10例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组(随机表法),每组55例样本。观察组:年龄:38~48岁,平均年龄:(40.5±1.5)岁,病灶直径:41~81 mm,平均直径:(60.5±10.5)mm。对照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1.5±8.5)岁,病灶直径:39~79 mm,平均直径:(58.5±12.5)mm。对比两组患者资料,符合临床研究规定。

1.2 方法

对照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常规消毒,于下腹部做一纵行切口,提出子宫,用橡皮管暂时紧束子宫峡部,暂时阻断供应子宫的血液,探查其病灶具体情况,注射垂体后叶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除,并将子宫送入盆腔,对其进行冲洗后缝合[2]。

观察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于肚脐下作一次长1cm的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将腹腔镜置入后,对病灶具体情况进行观察,根据肌瘤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向子宫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切开浆肌层,对肌瘤组织进行剥离,后进行电凝止血,缝合,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3]。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评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2)并发症评估:切口出血、感染、气肿、肠梗阻。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2.0分析,两组产妇计量资料(手术指标)用t、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用x2、%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8.79±10.16)min、出血量为(45.72±5.62)ml、住院时为(5.16±1.09)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1.63±20.52)min、出血量为(110.06±20.72)ml、住院时间为(7.16±1.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t1=4.159,P=0.000;t2=12.967,P=0.000;t3=8.510,P=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切口出血患者5(9.09%)例、感染患者4(7.27%)例、气肿患者3(5.45%)例、肠梗阻患者1(1.82%)例;对照组:切口出血患者14(25.45%)例、感染患者12(21.82%)例、气肿患者11(20.00%)例、肠梗阻患者8(14.55%)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1=5.153,P=0.023;x22=4.681,P=0.031;x23=5.238,P=0.022;x24=5.930,P=0.015。

3 讨 论

子宫肌瘤为高发的良性肿瘤,虽对其具体的发病原因有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无确切的资料,临床上大多认为其与性激素、肌层细胞突变有一定的联系,其在临床治疗中具体的方法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决定。

本次研究给予子宫肌瘤患者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研究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有一定的优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7.27%、5.45%、1.82%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多由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损伤较小,可以保全子宫的完整性,对卵巢功能也无显著影响,其通过人工气腹得分建立,使摄像头与手术器械连接,医师通过摄像头清晰的观察到子宫肌瘤的具体病变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但其对于子宫肌瘤过多或直径过大的患者治疗难度较高,会明显增加手术出血量,影响其康复。

综合上述,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有一定的优越性,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肌瘤出血量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