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娟,韦海丽,何静清,甘芝华
(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平 5372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又顽固的并发症,淋巴水肿的形成,乳腺癌术后患者水肿主要发生于术后3个月~3年内[1]。其中3~6个月内淋巴水肿发生率为5~11%[2],淋巴水肿虽然对病人生命无直接威胁,但发生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预防护理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降低45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的护理专案进行了临床分析。
回顾性调查2017年本科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6月选取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纳入标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淋巴清扫术患者。将两组患者入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护理专案护理。
1.2.1 构建小组
组员包括专案组长、护长、两名主管护师,细致调查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现状,小组利用讨论办法制定方法与步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善,根据专案计划整改并检查专案改善措施的落实与改进。
1.2.2 专案护理措施
术后,禁止于患者患侧上肢进行以下操作治疗,包括测量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等,为患者患侧上肢实施预防性抬高并避免患者患侧上肢外展,若患者需下床,需使用吊带将患者患侧上肢托住,患肢水肿时手臂不能处于垂直状态。术后给予自制专用软枕,该枕使用轻便楔形海绵,中间有一凹槽,外设置有伸缩杆、套筒和固定螺栓,通过调节伸缩杆的伸出长度,来调节患肢放置架的角度,枕上另有金属软管有杀菌消毒的目的。若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则抬高患侧上肢,使用弹力套对其进行干预,日戴夜脱,为患者患侧上肢提供向心性按摩,由远端至近端,动作轻柔。若患者患肢发生局部感染,需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
1.2.3 功能锻炼
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关键。①卧床期功能锻炼:术后24小时手指张开,合拢,内收握拳。术后48小时后手腕半握拳,向下、向上翻转,配合内外旋转运动。术后72小时肘部运动曲肘、伸直。②拔除引流管后的功能锻炼:术后第8天肩部运动,患侧手臂放对侧肩上,健侧手帮助向对侧外上方推,向上方抬肘。摸耳朵:肩部运动患侧手臂过头顶摸对侧耳朵。③拆线后功能锻炼:肩部向前向后旋转。双手握于颈后,肘部做内外开合运动;手臂向前伸直,向顺、逆时针方向旋转。逐日进行手臂后举双手背后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运动、手指爬墙运动。上述运动每日至少做四次,运动强度适当。
①告知患者预防患肢淋巴水肿宜长期坚持,早起有轻微水肿,通过功能锻炼及相关保护,数月后会自行消退。②1个月内,避免开车,拖地,抱小孩等重体力劳动。③若患者患肢受伤则及时清洗干净,使用肥皂、清水,然后盖好并立即联系医务人员。④指导患者控制体重。进食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避免烟、酒。
2018年3月1日至6月31日,观察组20例患者中,无水肿19例(95%),轻度水肿1例(5%)
重度水肿0例(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3例,发生率12%。
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首先,护士需帮助患者加强对预防淋巴水肿重要性的了解和认知,促使患者更加了解淋巴水肿处理办法,有效纠正和规范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行为,促使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提升,发生淋巴水肿时,术后早期发生(术后数周内)的水肿往时往可以自行消退,另外,利用徒手淋巴按摩也可促进淋巴水肿有效减轻。护理期间,护士通过有效沟通拉近与患者、患者家属间距离,可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促使患者更加信任护士,而护士通过详细讲解成功案例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疾病信心,通过培训也可显著增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预防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但是,临床实践证实,数月及数年后,水肿患者病情往往呈现为持续性或者进行性发展[5],因此,术后,临床需加强重视早期预防患侧上肢水肿。本文20例患者中,无水肿19例,高达95%,轻度水肿仅1例,占5%,无重度水肿。
综上,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全面护理干预和专科处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促使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