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丰庆,顾忠斌
(1武威市凉州区农产品监督管理站,甘肃武威 733000; 2武威市凉州区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近年来,凉州区立足资源环境及生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水、节地、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探索“主体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农村经济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凉州区注重用绿色生态有机理念指导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推广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搞好农业内部“小循环”,推动工业介入“大循环”,推进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快速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底,全区设施农牧业面积累计达到2.94万 hm2,特色林果累计达到5.51万 hm2,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 193个。设施农牧业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达50%以上,主体生产模式成为农民节水增收的主要途径。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啤酒麦芽玉米淀粉、饲料、面粉生产加工及牛、猪屠宰分割等循环型农业产业链,为持续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登记。截止2016年底,凉州区“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企业达到38家,产品88个,基地面积5.33万 hm2,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产品69个、有机产品14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0%以上。“凉州羊羔肉”、“凉州黄白花牛”、“凉州皇冠梨”争创地理标志商标。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区级追溯管理平台4个、乡镇级追溯管理平台39个,目前已有25家生产经营主体配备追溯设备,全部使用二维码标签追溯管理。
近年来,凉州区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广应用“畜(禽)→粪(沼)→社区(气)”的生态家园模式,建成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处、联户沼气9处,在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5处,拟建大型沼气项目4处,建成后年处理畜禽粪污13万t;在日光温室园区重点推广“沼→肥→菜”有机种植模式,在四坝镇寨子村、高坝镇蔡家村、吴家井乡七星村等日光温室示范点推广玻璃钢沼气1 300套,为日光温室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全新途径;在专业养殖乡镇、村,重点推广应用“畜(禽)→粪(沼)→有机肥→菜(粮)”的生态种植模式;在特色林果基地,重点推广应用“草→畜→粪(沼)→林”等生态林畜种养模式;在农业废旧棚地膜综合利用中推广“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在玉米、饲用型甜高粱产业发展中推广“种植—秸秆青(黄)贮—养殖—有机肥+种植”等产业小循环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
一是化肥农药利用率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加快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以日光温室设施蔬菜为重点,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防治使用技术,肥料利用率提高1.5%,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到25%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二是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标准化规模养殖、循环经济、畜禽粪污无害化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大对养殖小区(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干清粪技术和有机肥料生产技术,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6年,全区畜禽粪污利用率达82.5%。三是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大力推广“玉米、甜高粱—秸秆青黄贮—草食畜养殖—沼气—沼渣、沼液还田”等循环农业技术,促进农作物秸秆向饲料、肥料、燃料、原料等转化,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四是农业废弃物治理有序推进。积极推广厚度大于0.01mm标准地膜,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龙头企业1家、初加工企业3家、废旧地膜回收站(点)55个,2016年回收废旧农膜11 400t,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4.7%。同时,采取堆肥发酵、直接还田等方式积极开展尾菜肥料化利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7.2%。
紧紧抓住政策叠加期的难得机遇,在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支持。2012年以来,累计争取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重点支撑项目资金900多万元,切实增强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后劲。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作用,把农村沼气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加速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不断提高村级技术人员、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技术水平,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农业生产企业尤其是农民对绿色有机农业相关标准要求及前景缺乏足够认识和了解,开展绿色有机生产投入较高造成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积极性不高。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年来在标准化生产、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还不能满足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此外,作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技术支撑的相关投入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如何能够将通过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销售到高端市场也是目前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之一。
虽然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分散经营、小规模粗放生产方式依然较大比例存在,推行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部分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违规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现象时有发生,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落后,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尚显不足。
目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和农林牧共同经营的家庭经济结构仍是农业经济的主体,一方面制约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投入品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主体众多,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及相关农业废弃物处理无法集中进行,不但不能够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还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采取措施,搭建绿色有机农产品推介、促销平台,做到优质优价,激发企业、业主、农户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争创绿色有机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级政府要制定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区域布局、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督导,确保绿色有机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强化综合协调、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及指导服务职能,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各级政府应出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对绿色有机农业认证费用、有机转换期农产品收入补偿、耕地地力改善投入、产品营销推广等方面给予补贴,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禁限用农药、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修订完善现代农业种养标准体系,指导农户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鼓励创建企业知名品牌,积极构建以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认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给具备追溯条件的经营主体配置追溯设备,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在包装上使用二维码追溯标签,扩大追溯覆盖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要求,以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桥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鼓励支持农民、政府、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实现农民、企业和政府的“三赢”。建立“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联合成一个整体,全区农业整体效益大幅度提高,形成以农养畜、以畜带工、以工保经、以经促农的良性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体系。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进一步强化试点示范、机制创新、科技支撑,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一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配方肥施用范围,推广应用现代植保器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减少农药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推广抗旱节水品种、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节水技术,控制农业用水,实现节水增收目标。三是提高粪污有效利用水平。重点在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养殖场(小区)规划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站,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产业化、商品化利用。四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秸秆机械还田、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大力推广“玉米、甜高粱—秸秆青黄贮—草食畜养殖—沼气—沼渣、沼液还田”等循环利用模式。五是加强农业废弃物治理。积极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mm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农膜,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奖补资金淘汰机制和包片负责回收机制,督促企业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和加工利用工作;按照“公司+园区+农户”的模式,采取工厂化集中处理与农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机制,创新处理利用方式。◇
[1]周绪宝,欧阳喜辉.北京市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2):19-20.
[2]马爱国.当前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新形势和新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2):8-10.
[3]王运浩.我国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权威性和影响力提升策略[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2):15-18.
[4]管延芳.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7(2):18-20.
[5]王运浩.绿色食品协会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1):9-11.
[6]张侨.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5):19-21.
[7]乔春楠,李显军.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2):31-34.
[8]丁锁,臧宏伟.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2):35-37.
[9]万靓军,朱彧,刘建华.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内源性风险管理研究——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例[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11):9-12.
[10]刘学锋. 关于加快推进我国“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