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运行保持了持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9月份的数据出现稳中有变的迹象。前三季度,钢铁优质产能有效发挥,钢材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但是仍然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原燃料辅料价格上涨、环保运行成本增加挤压钢厂效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5.1万亿元,同比增长6.7%,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万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6.3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基本平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按三大门类划分,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8%,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4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同比增长10.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工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下游用钢行业增加值看,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4%、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8%、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6.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4%、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3.7%,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有所回落,产业区别较明显。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增速较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增速较1-8月回落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增速较1-8月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8.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增速较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增长3.3%,增速同比回落16.5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较1-8月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土地购置费大幅上涨带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提高。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增速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土地购置费2.68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剔除土地购置费的房地产开发投资6.19万亿元,同比下降4.05%,去年同期为同比增长5.47%。因此,今年以来的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受土地购置费增长较快拉动。同时,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6.4%,增速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3.9%,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9月份,全国生产生铁6637.72万吨,同比增长4.42%,生产粗钢8084.49万吨,同比增长7.51%,生产钢材(含重复材)9675万吨,同比增长9.76%。9月份平均日产粗钢269.48万吨。9月份会员企业生产粗钢5968.61万吨,同比增长2.44%,非会员企业生产粗钢2115.88万吨,同比增长24.95%,增产量的75%来自于非会员企业。
1-9月份,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5.79亿吨、6.99亿吨和8.2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19%、6.07%和7.21%。1-9月份平均日产粗钢为256.2万吨,非会员企业增幅远高于会员企业增幅。
9月份,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共生产粗钢1.52亿吨,同比增长4.48%。1-9月份,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共生产粗钢13.47亿吨,同比增长4.74%;扣除中国内地后的世界粗钢产量6.48亿吨,同比增长3.35%。
9月份,全国共出口钢材595万吨,环比增加7.5万吨,进口钢材120.4万吨,环比增加14万吨;1-9月份,全国出口钢材5308.3万吨,同比下降10.7%,进口钢材996.6万吨,同比下降0.4%。1-9月份,全国钢材净出口4311.7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4491万吨,同比减少658万吨。钢材出口已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值得关注和研究。
钢材进出口价格方面,9月份钢材出口均价为889美元/吨,环比增加7美元/吨;1-9月份累计出口均价为870美元/吨,同比上涨178美元/吨。9月份钢材进口均价为1239美元/吨,环比下降46美元/吨;1-9月份累计钢材进口均价为1259美元/吨,同比上涨143美元/吨。
10月份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940万吨,环比增加8万吨。10月份5大品种库存除螺纹钢和线材下降外,其他品种库存增加,其中热轧板卷增量最大。
从旬报看,10月上旬,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62万吨,比上期有所增长。今年2月份,企业钢材库存快速增加,但3月下旬以来企业库存整体呈现下降趋势,5月下旬以来基本在1200万吨左右波动,库存基本处于合理水平。
今年以来,铁矿石供需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得到加强,铁矿石市场没有出现大幅波动,保持了较好秩序。9月份当月我国共进口铁矿石9347.1万吨,环比增加411.7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铁矿石8亿吨,同比下降1.6%。9月份铁矿石进口均价为70.49美元/吨,环比增加2.89美元/吨。1-9月份进口均价为69.51美元/吨,同比下跌2.76美元/吨。春节后进口铁矿石价格一度突破75美元/吨,4月份至今价格在62-69美元/吨之间波动,10月份价格震荡上涨。
今年以来,铁矿石港口库存继续呈现增长趋势,4月末回落至1.6亿吨以下,但5月末再度升至1.6亿吨以上,之后保持下降趋势,8月末库存回落至1.5亿吨以下,9月末库存在1.45亿吨。
9月末,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64点,环比下降0.35点,降幅为0.29%;同比上升7.82点,升幅为6.87%;与年初相比上升1.17点,升幅为0.97%。10月第三周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48点,比9月末下降0.16点。今年钢材价格指数波动幅度明显收窄。
9月末,在钢铁协会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中,高线和钢筋分别环比上升28元/吨和39元/吨,角钢下跌53元/吨;中厚板、热轧卷板和镀锌板分别环比下降65元/吨、72元/吨和18元/吨,冷轧薄板和热轧无缝管分别环比上升26元/吨和86元/吨。
9月,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91.4点,环比下降3.2点,降幅为1.6%;同比上升11.4点,升幅为6.3%。其中,长材指数为194.2点,环比下降2.7点;板材指数为190.1点,环比下降3.4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长材指数上升1.5点;板材指数上升16.3点。
一季度钢材价格曾出现下跌,三季度部分品种价格较快上涨,引起了全行业关注,区域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稳住了市场价格和预期。
1-9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47%;实现利税3466.81亿元,同比增长68.2%;实现利润总额2299.63亿元,同比增长86.01%。随着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9月末会员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11%,同比下降3.91个百分点。
1-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期间费用同比增长13%,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4.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2.49%,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54%;9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存货占用资金同比增长6.9%,其中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17.16%;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4.45%,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7%,长期借款同比增长1.93%;应收账款同比增长0.18%,应付账款同比下降4.51%。
2018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稳中向好,但稳中有变。四季度及2019年,钢铁行业会面临更多挑战,形势不比前三季度乐观。
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中美经贸摩擦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会给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一些不确定性,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对钢铁的要求已经从产品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转变为产品质量、性能、稳定性的不断提升,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钢铁企业效益好转,新增产能、“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产能复产冲动仍然存在。另外,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钢铁生产更加绿色低碳环保,达不到最低排放限制要求的钢铁企业环保短板必须补齐。
从行业运营看,铁矿石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迹象,并且由于汇率影响叠加,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成本涨幅更大,焦炭、铁合金、废钢价格都在上涨。同时,钢铁行业环保改造投入了大量新的设备,环保运行费用大幅上涨。钢铁行业运营成本呈现上涨趋势。9月份本来是钢铁行业运行最好的月份,但销售利润率已经比8月份出现下滑,原料费用,财务费用,环保费用,运营费用的增加在挤压钢厂的效益,稳中有变的因素增加,钢铁行业要理性看待后期市场形势,抓住当前机遇解决好过去低效益时期累积下来的长期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今后,要特别关注四季度的市场变化,搞好明年的需求预测和市场分析,钢铁行业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高度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认真评估美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钢铁行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主动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必要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反制措施。二是认真调研用钢行业明年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尤其对需求可能减弱的大宗品种早研究对策。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继续发挥“地条钢”及违法违规产能举报平台作用,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通过联合重组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四是积极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促进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型大企业要继续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维护市场稳定。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六是准确把握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努力促进钢铁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