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钢城再创辉煌

2018-01-30 12:17酒钢集团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8年11期

酒钢集团公司

一、引子

酒钢集团位于明长城西端的甘肃省嘉峪关市,南倚祁连,北望大漠,地处河西走廊“咽喉要地”,素有“丝路明珠”、“戈壁钢城”之美誉。

酒钢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继鞍钢、武钢、包钢之后规划建设的第四个钢铁工业基地。经过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酒钢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碳钢、不锈钢精品和大型电解铝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钢铁、有色、能源、物流运输、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多元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酒钢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企业500强。2017年,分别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5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76位。

酒钢钢铁主业拥有碳钢、不锈钢两大生产体系。形成了年产钢1100万吨(其中不锈钢12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体生产装备全部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碳钢和不锈钢精品生产基地。碳钢产品覆盖线、棒、板、带四大系列,主要产品有高速线材、棒材、中厚板材、热轧卷板、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铝锌板等;不锈钢具备完整的炼钢、热轧、冷轧全流程生产线,产品主要有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和双相不锈钢等。

酒钢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乔石、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张德江、刘云山等先后视察酒钢或就酒钢建设、发展做出批示;国家有关部门、甘肃省领导多次到酒钢现场指导工作,嘉峪关市及周边地区对酒钢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酒钢坚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和现代公司治理相统一,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推动国有企业保值增值。酒钢着力推进“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勇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40年,酒钢建设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站在新的重要历史时刻,酒钢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进取,奋力拼搏,努力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二、在改革开放中扬帆起航

1958年,在共和国“钢铁梦”的激情感召下,祖国各路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雄关脚下。在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创业者们以大无畏的豪迈气概白手起家,拉开了艰苦创业的序幕。酒钢建设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两下三上”,历经无数坎坷和艰辛。好在酒钢的建设者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在贫瘠无垠的戈壁荒滩上,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写下风雷激荡的动人篇章。1970年9月30日凌晨1时40分,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至此,承载着酒钢数万人理想和希望的高炉终于出铁了。

出铁后的酒钢,虽然有了产品,却落入建设规模缩小、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徘徊不前、高炉配套缓慢、企业连年亏损的低谷。

如何走出困境?艰难时刻,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折,也给酒钢带来了福音,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

此时此刻,酒钢科技工作者决心啃下全世界三大难选矿之一的酒钢红矿这块硬骨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SHP—3200双盘湿式大型强磁选机完成工业考核试验,正式投入生产,酒钢在选矿厂陆续建成有6台强磁选机的强磁选车间,不仅精细处理了生产过程中的粉矿,还搬掉了堆在厂区的大山,彻底解决了困扰酒钢多年的镜铁山粉矿问题。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治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炼铁投产后的酒钢,由于时局的复杂和战略位置的变化,国家几次变更方案,每次方案确定后又都举棋不定。上至国家计委和治金部,下至甘肃省和酒钢,决策者们在反复思忖:酒钢到底该怎么建,建设什么样的规模,上什么样的方案?长时间的举棋不定,使酒钢最终失去了在计划经济时期投资建设的最佳良机。

改革开放首先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机遇则来自观念的转变。面对即将开始的国家“六五”计划,酒钢人开始对自己的建设历程进行思考:建厂初期,在决定企业建设模式时,由于建设队伍基本源自鞍钢,因此,酒钢的建设“蓝本”注定要依赖鞍钢模式:大摊子,大规模,全套体系,整体启动,且全部国家投资。在五十年代国家缺铁少钢的情况下,这种思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酒钢建厂已经过去了20多年,再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已经不适宜。

困顿则思变,思则有灼见。经过认真反思,酒钢决策层决定,放下“大企业”的架子,跳出鞍钢模式,走分步建设、逐步配套、滚动发展的路子,抓住“六五”机遇,首先建设酒钢炼钢连铸工程。

在反思中,酒钢迎来了发展机会,激发了建设决心——

从1981年开始,酒钢炼钢、轧钢项目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982年,酒钢炼钢连铸工程项目获得国家批准,这意味着酒钢开始了向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转轨的进程。1983年2月,酒钢炼钢连铸工程进入全面建设。与此同时,酒钢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83年10月20日至22日,酒钢党委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本次会议为标志,嘉峪关市与酒钢结束了延续12年多的政企合一体制。到1983年底,酒钢生铁产量首次完成50万吨,全年减亏918万元。自此,酒钢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84年7月11日至14日,酒钢召开省部现场办公会议。会议提出,“七五”期间,总的目标就是要让酒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完整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彻底实现扭亏为盈,为振兴甘肃经济,为开发大西北做出贡献。这次联合办公会议为期四天,在短短的四天里,100多人上矿山、下车间,帮助企业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困难和问题。此次会议成为酒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酒钢发展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对于历经磨难的酒钢来说,1985年无疑是不平凡的一年。1985年12月24日,夜幕降临,百余盏明灯照亮厂房,工人和干部们都熬红了眼睛,等待那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酒钢转炉炼出了第一炉钢水,年底实现利润1000万元,结束了长达20多年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开始了持续稳步的发展。

在炼钢投产的当年,酒钢实现扭亏为盈,甩掉了“亏损大户”的帽子。以出钢和扭亏为盈为起点,酒钢步入到正常发展的轨道,此后的10年中,酒钢实现了生产工艺的全面配套,进行了劳动、人事、分配、住房、医疗等多项制度改革,为“九五”以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企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缘于精神力量的薪火传承。

1985年,酒钢党委总结并命名了自己的企业精神——“铁山精神”,即: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这十六个字,是对酒钢人艰苦创业、不懈奋斗,为发展祖国钢铁工业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代表了酒钢人的卓越追求和崇高境界。1987年,酒钢的“铁山精神”被确定为全国治金系统的六大精神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酒钢进入了新的起跑线。1988年11月4日,酒钢举行高速线材工程竣工投产仪式。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酒钢真正形成了铁、钢、材完整配套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向钢铁联合企业的转变,并成为酒钢的利润支撑点。在实现了从铁到钢、从钢到材的全面配套后,酒钢高层开始思考新的发展之路。1988年1月,治金部批准酒钢一号高炉易地大修项目;1988年5月1日,二号高炉破土动工。从基础施工砼浇注,到热风炉点火烘炉;从单体和联动试车,到高炉本体试压;从全系统空负荷联动试车,到开始上料,炼出第一炉合格铁水,2000名建设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经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持续建设,酒钢共投入资金10亿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从主线生产到辅助工序的第一次较为完整的工艺配套。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治金工业部决定,酒钢为首批推向市场的试点企业。

此时,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冗员和“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凸显。酒钢的问题更为突出:企业员工人数高达4.7万人,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仅为微薄的100万吨钢产量。在已经开始的市场竞争中,酒钢如履薄冰。酒钢人意识到:走出困境,必须加快发展步伐,而其关键在改革,用市场经济的“药方”来“治理”企业。在决策层的部署下,决定酒钢前途命运的深化改革和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决定酒钢命运的是酒钢人自己。

1992年,酒钢推出《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总体方案》,开始进行以劳动、人事和工资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其改革时间之长、内容之多、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三项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1992年,酒钢铁、钢、材产量达到97万吨、53万吨和3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8%、6%和18.5%;销售收入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5%;全年实现利税1.8亿元。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酒钢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在甘肃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拨改贷”政策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炼钢连铸、高速线材、2号高炉、3号烧结机、中板等工程项目及公辅设施,形成了铁、钢、材综合配套的生产能力,使酒钢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为酒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砥砺前行

进入“九五”以后,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钢铁企业竞争加剧,钢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治金行业效益普遍下滑,资金紧张,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同所有从计划经济“脱胎”的企业一样,酒钢也感受到了市场经济浪潮带来的巨大冲击。

酒钢地处西北戈壁腹地,运输线长,信息相对闭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在严酷的形势下,市场对产品、人才要求的变化以及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等因素更是对当时的酒钢产生了巨大影响。残酷的现实,警示酒钢并不能仅仅止步于“生存”,而必须谋求更大的发展。

阵痛间改革风潮起。1997年,酒钢提出以“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对长期以来沿用的旧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分配真正拉开了档次,收入开始呈梯次结构,并且开始向高管理、高技术、高效益岗位倾斜。

改革助推下,酒钢建立起了“收入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三能”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在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酒钢开始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当时的酒钢机构多,附属单位多。改革,就是要分离辅助,压缩机构,裁减冗员。对部分非钢铁产业采取了剥离、改制、调整、重组等方式,使其离开主体,走向市场,分流职工达1.7万人。

在精干主体的同时,继续撤并机构,重新调整管理职能。经过改革,职工总人数由最高时的4.57万人精简到2.8万人,其中,生产主线不足2万人。

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根本之举。1999年4月17日,酒钢作为主要发起人,以钢铁主业中的炼铁、炼钢和高速线材厂的资产投资入股,设立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九五”以来,酒钢进入了产品结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是酒钢建厂以来投资最多,集中建设项目最多,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

然而,酒钢的产品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带着深深的危机感和敏锐的眼光,从不断变幻的风云中捕捉市场“信风”,按照市场规律,主动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取得占领市场的先机和主动权。

1995年,当酒钢高速线材还处在产品的成熟期,国内治金行业出现竞相建高线,高速线材已存在潜在竞争局面时,酒钢开始建设板坯连铸机和中板轧机工程。

1999年,高线产品竞争激烈,价格出现下滑趋势,酒钢的中板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且价格一路看好。此时,酒钢意识到自身产品结构,尤其是线材产品在品种上的劣势,进而开始考虑进行高速线棒改造工程的筹划,并于当年开工。

2000年12月20日,“酒钢宏兴”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2001年末,当国内钢铁产品出现总量供过于求,但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进口的“不合理结构”时,酒钢的炉卷轧机工程开工建设,同时,高线棒材工程竣工并投产,其带肋钢筋产品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青睐。

翼城钢铁公司是酒钢公司跨地区直接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主业子公司,于2001年12月17日破土动工,2003年上半年陆续投产,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境内,占地面积173.6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00万吨生铁、200万吨转炉钢、220万吨热轧带肋钢筋生产能力,是区域内最大的三级螺纹钢生产基地。

榆中钢铁公司是酒钢出资异地建设的第二个钢铁主业子公司,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境内,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03年12月投产,具备年产360万吨生铁、400万吨转炉钢、150万吨热轧带肋钢筋、22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能力。于2012年9月投产的2800 m3高炉,是目前西北地区单体容积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现代化高炉。

此时,已经“小有成就”的酒钢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把眼光投向未来,以先进理念指导企业,谋求在“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酒钢的劣势不言自明。虽然在“八五”期间建成了高速线材工程和二号高炉,但酒钢产品称雄一时的优势很快就会被随后跟进的国内数十条高线所削弱;“九五”期间建设的中板轧机工程,虽然可缓解酒钢单一产品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但落后的技术和装备仍然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加之,酒钢所处地域偏远,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路线长,成本制约依然是瓶颈。弯道超车,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是酒钢的不二选择。

钢铁是酒钢的立身之本。进入“十一五”,酒钢集团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确定“站稳脚跟,巩固成果,沉着应对,适机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企业致力于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改善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大力开发高质量、节约型、有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着力做大做强。

酒钢不锈钢厂建成于2005年10月,是酒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战略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具备年产12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现有不锈钢炼钢、不锈钢热轧和不锈钢冷轧三大生产工序,是国内少数拥有从炼钢、热轧到冷轧完整配套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之一,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不锈钢优质精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中国不锈钢“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酒钢不锈钢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不锈钢生产装备,形成从炼钢、热轧、冷轧、中厚板完整的配套工艺。主要设备由德国西马克、奥地利奥钢联、意大利达涅利和日本川崎制铁等国外知名公司设计并制造,炼钢配备有脱磷转炉、电炉、AOD转炉、LF精炼炉和板坯连铸机,热轧采用炉卷轧机和中厚板轧机工艺设备,冷轧设备包括罩式退火炉、热退火酸洗线、冷退火酸洗线、20辊轧机、中厚板退火酸洗线以及配套的平整剪切设备,保证产品拥有优良的表面质量、机械性能指标和板形质量。

酒钢不锈钢目前已可批量生产奥氏体304、304L、304J1、316L、321、309S、310S,铁素体409L、410S、410L、430,马氏体420J1、420J2,双相不锈钢2205等牌号,产品种类涉及不锈钢热轧黑卷、热轧板带卷、冷轧板带卷和热轧中厚板,冷轧产品厚度为0.3毫米-4.0毫米,宽度可达1600毫米,中厚板产品4.0毫米-100.0毫米,宽度1500毫米-3200毫米。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部分产品获得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书、中国船级社认证证书、治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奖和实物质量金杯奖。

碳钢薄板厂成立于2008年10月,是酒钢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具备年产400万吨钢、 110 万吨常规板坯、100万吨方坯、250万吨热轧薄板及150万吨冷轧薄板(其中冷轧镀锌板带75万吨)的生产能力。碳钢薄板厂的建成投产,使酒钢宏兴的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碳钢薄板厂拥有从炼钢、精炼、常规连铸、薄板坯连铸到热轧、冷轧、罩退、平整和镀锌完整的工艺生产线,主要设备从德国、日本、奥地利、美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引进。主要产品有常规板坯、方坯、热轧卷板(其中热轧产品主要有普通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钢、管线钢、石油套管、汽车大梁钢、冷轧基料、集装箱板、焊瓶钢、花纹板等)、冷轧卷板等。热轧卷板产品销往西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国内市场以及意大利、摩洛哥、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冷轧、镀锌产品成功进入吉利、比亚迪、江淮、小天鹅、海信、美的、海尔等国内著名汽车、家电行业。

自从成立以来,碳钢薄板厂在设备引进、项目建设上高起点、高标准,力求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产线。碳钢薄板厂冷轧生产线2007年4月6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12日酸轧线投产,整个工程历25个月,是一条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轧钢生产线。具有年产150万吨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其主要产品有CQ、DQ、DDQ级冷轧板,产品主要运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机械制造和建筑等领域和行业。目前产品主要销往西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国内市场及韩国等国外市场。这些项目的建设,使得酒钢的铁、钢、材规模达到700万吨以上,产品品种由单一碳钢转变为碳钢和不锈钢并重,产品结构由线棒材为主转变为板带材为主,实现了企业的再造。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让酒钢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人措手不及。从2008年的8月下旬到10月下旬,短短3个月的时间,国内钢材的吨钢平均价格下跌了2600多元,跌幅达到48%。跌幅之大,跌速之快,触目惊心。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于资源不占优势,又地处西北内陆远离市场的酒钢几乎是致命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酒钢上上下下咬紧牙关,采取大幅压缩费用、制定切合实际的生产组织方针、加快市场开拓步伐、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等各项措施,应对罕见的困难。2008年,酒钢宏兴铁、钢、材产量分别完成607万吨、697万吨和681万吨。

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仍然在持续,市场形势依然严峻。酒钢职工振奋精神、创新工作,努力在逆境中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这一年,酒钢宏兴没有拿到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但却描绘了一份逆境图存的路径图;这一年,酒钢宏兴职工齐心纾时艰,协力促发展,扬起风帆,破浪前行,战胜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困难。

保增长、促发展是这一年全国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省属重点企业,酒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身生存的迫切需要。2009年5月,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抓项目、保民生的重大举措。酒钢敏锐地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在产业升级方面下功夫,力求努力改变产品结构单一、拳头产品不多的局面。

2009年,对酒钢宏兴来说有一件大事值得记取: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钢铁主业,是年10月31日,通过定项增发,酒钢宏兴实现了碳钢主业整体上市,有效整合了钢铁产业资源(具体包括本部钢铁主业铁前系统境铁山矿、镜铁山矿黑沟矿区、石灰石矿、白云岩矿四个矿山的采购权,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等资产,热轧卷板厂、碳钢冷轧系统等碳钢轧钢系统资产,储运、动力、检修等辅助系统资产,以及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碳钢主业整体上市后,酒钢宏兴达到年产700万吨生铁、800万吨钢、700万吨材的装备生产能力。

酒钢宏兴整体上市,资产负债率由74%降到了67%,资本结构得到较大优化。整体上市成为酒钢发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不仅解决了企业在土地权属、环保手续欠账等方面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且打破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的瓶颈限制,为酒钢未来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至2010年,酒钢宏兴积极谋划、争取和实施的钢铁主业项目主要有:

炼铁厂1800m3高炉炼铁系统工程:于2009年10月28日开始施工,是公司“十一五”期间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建设工程。实现达产达标的目标,同时也标志着酒钢炼铁生产又向大型化高炉生产前进了一步,炼铁生产的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为下一步改善炼铁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条件。

高速棒材生产线项目:于2010年5月15日启动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建设一台断面150mm*150mm,铸坯长度6m、12m,设计拉速3.0-3.5m/min的R10m全弧形6机6流方坯连铸机及配套设施;在炼轧厂1#方坯连铸机北侧建设设计产能100万吨的棒材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采用国内转化棒材轧制工艺,配置蓄热式步进梁式三段加热炉,全线共有18架轧机,产品规格Ø8mm-Ø40mm,于2011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方坯120万吨、棒材100万吨(带肋钢筋70万吨、圆钢30万吨)。

进入2011年,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带动,即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在这个前提下,酒钢又一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始建设榆钢支持灾区恢复重建项目,这是国家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项目之一,是甘肃省重点监控的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对优化甘肃省钢铁工业布局,推动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省“中心带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榆钢支持灾后重建项目于2011年3月1日开工,项目建成后,榆钢新系统具备年产烧结矿330万吨、治金焦炭43万吨、铁水246.4万吨、钢坯271.6万吨、棒材110万吨、高速线材160万吨的生产规模。2013年9月29日3#高炉点火成功,标志着榆钢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全面投产。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榆钢线棒材产品在兰州的市场,并提升了盈利空间。

加上此前已经建成投产的一期项目,榆钢公司已经形成年产铁360万吨、钢400万吨、材400万吨的生产规模,成为西北地区规模适中、产品配套的精品建材基地。至2012年底,榆钢公司累计生产生铁801万吨、钢坯868万吨、钢材9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0.43亿元,上缴税金12.80亿元。

在抓好钢铁主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集团公司积极实施稳定协调发展的资源战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酒钢资源供应链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的资源战略措施,通过投资、合作、扶持等方式,大力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起持续、稳定、可靠的资源供应保障体系和稳固的战略联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1年6月25日,酒钢宏兴400万吨铁选厂工程破土动工。设计年处理镜铁山原矿400万吨,年产铁精矿182万吨。年产铁精矿188.50万吨,品位53.74%,采用块矿焙烧磁选阳离子反浮选、粉矿强磁选工艺。工程于2012年9月底完成土建施工及主体工艺设备安装,11月中旬完成了单体试车及空负荷联动试车,11月20日带矿生产,比原定工期提前了40天。2012年11月20日建成投产,2013年3月实现了按期达产达标,尾矿品位降低金属回收率提高(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新水、药剂、煤气等消耗降低,综合铁精矿成本同比降低了70元/吨,经济效益显著。

2011年11月,酒钢宏兴另一重要项目——镜铁山矿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至2013年10月,完成了黑沟破碎运输系统改造、黑沟矿区保温矿仓装车计量系统建设、黑沟保温矿仓建设、检修厂房建设、桦树沟矿区保温矿仓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等共22个分项工程。该项目已于2013年10月18日通过竣工验收,桦树沟矿区产能达到500万吨规模,黑沟矿区产能达到450万吨规模。

但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从来总是风云变幻。2012年,全球经济低迷,钢铁产品价格再次急剧下滑,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钢铁企业生存与发展又一次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经营出现很大困难。“逆流奋争,慢退也是进”,酒钢集团公司审时度势,采取了“站稳脚跟,敏捷应变,蓄势求进,加快发展”的策略,实施了一系列的挖潜增效举措。生产单位积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经济配料、强化指标进步等措施展开挖潜,酒钢的生产经营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2016年酒钢的整体盈利水平在重点钢铁企业中保持在前6名。此后酒钢整体盈利能力保持较好水平。

四、在结构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求决定市场,项目决定未来”。酒钢在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不断拓宽视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市场规律,推动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实现企业多元转型发展。

为全面促进产业多元协同发展,酒钢与新疆广汇能源公司合作成立甘肃宏汇能源公司,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分期建设;西部重工公司成套治金、风力发电装备制造、焊接材料、环保设备、钢结构等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现代养殖、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稳健发展,祁牧乳业公司为国家奶牛标准化示范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在国内首家通过国际有机产品双认证,紫轩酒业公司“紫轩”牌葡萄酒,摘取上海世博会“千年金奖”。资源开发、环保建材、房地产与酒店餐饮等产业为企业不断拓宽发展领域。企业优化升级、结构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12年5月2日,酒钢跨出战略性的一步:整合重组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兴铝业”),通过股权划转,酒钢集团持有东兴铝业100%股权,东兴铝业成为酒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东兴铝业是甘肃最大的铝治炼企业,主营电解合金铝。下辖嘉峪关分公司、陇西分公司、兰州分公司和兰州建华金属加工厂四个分公司,拥有240KA、400KA、500KA三条大型电解合金铝生产线。

2013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正式批准酒钢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实施后,嘉峪关本部钢铁生产能力达到生铁835万吨/年、粗钢1016万吨/年(含不锈钢256万吨/年)、钢材968万吨/年。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3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纳入全省“3341”项目工程的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本部1、2#高炉优化升级改造工程、2×350MW自备热电联产工程,电厂工程等重点工程按期建成投产,为集团公司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酒钢宏兴全资子公司天源新材料公司,是酒钢集团立足现有产业结构,结合市场需求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发展而建立的新型复合材料公司。公司拥有当今世界领先的复合材料生产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公司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全连续式自动化大工业减振复合板生产机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生产的不锈钢薄膜板、碳钢减振板、有色金属薄膜板等金属复合材料产品以及彩色层压钢板(VCM)的产品质量和工艺稳定性已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交通、船舶、建筑装饰等行业及领域。

酒钢在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2016年 5月6日,甘肃酒钢天成彩铝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项目开工。项目以酒钢东兴铝业铝液为原料,通过熔融、均热、铸轧、冷轧等工艺,生产铸轧卷、冷轧板、彩铝板等产品。建成后年产铝合金铸轧卷40万吨,其中铝合金幕墙板和铝箔坯料用带材20万吨、铝合金涂层板带材20万吨。

十八大以来,酒钢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更宽的视野谋划企业的未来。2015年,俄铝出现了巨额亏损及债务问题,急需调整资产结构,拟出售其位于牙买加的阿尔帕特氧化铝厂100%股权。经过多轮考察谈判,2016年11月24日,酒钢集团公司从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手中收购了阿尔帕特氧化铝厂,开启了酒钢“走出去”的征程。

中国国内铝土矿资源供应紧张的趋势逐步加大,给电解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挑战。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现拥有年产175万吨电解铝,是全国第六大电解铝生产企业;牙买加铝土矿总储量占世界第五位,成功收购俄铝阿尔帕特厂,可解决酒钢集团大部分氧化铝原料供给,标志着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

同时,甘肃省在依托现有牙买加项目的基础上也逐步加快了建设牙买加甘肃产业园区的步伐。园区整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分期分批启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引入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促进优势产能合作,实现加工制造、现代物流、农业示范、城镇服务等“四位一体”。

五、坚持抓好党建,以党建促生产经营水平提升

多年来酒钢集团坚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和现代公司治理相统一,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推动国有企业保值增值。酒钢集团着力推进 “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努力推动 “四个全面”落实落地,勇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酒钢集团现有党员1.03万名,下设基层党委(党总支)52家,其中直属党委(党总支)26家,基层党支部376个。集团公司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酒钢集团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总结、传承富有酒钢特色、适应企业发展的党建工作传统,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有:

一是坚持大力传承和弘扬“铁山精神”。酒钢党委我们不断拓展和丰富“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的时代内涵,坚持开展系列纪念活动、“铁山精神”体验、讲好“酒钢故事”等工作,逐步形成了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二是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四同步、四统一”。多年来,酒钢集团坚持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了“四同步、四统一”,即:党委规范基层组织设置与行政机构改革调整同步、做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党委部署党建工作与行政下达生产经营建设计划同步、做到党委工作目标与行政工作任务相统一;党委布置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转型发展重大举措同步、做到党委工作重点与行政工作难点相统一;党委实施目标管理评价与行政落实生产经营建设责任同步、做到党委“管人”与行政“管事”相统一。

三是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从1996年开始,酒钢党委连续23年坚持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以各种形式向广大职工讲透机遇、讲清困难、讲准目标、讲好措施,发挥了教育引导、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的作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是坚持典型引路先锋引领不放松。多年来,我们坚持两年一次的“酒钢劳模”、“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树立了一批扎根戈壁、奉献企业的先进典型。一大批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推动酒钢集团公司转型升级。

……

“酒钢改革开放40年来,能够扎根西北崛起发展的根源。风物长宜放眼量、立足高远始制胜。经济新常态,发展动能转换、分化加剧,重任在肩、使命艰巨的酒钢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酒钢,这个让钢城儿女无比骄傲的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奔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