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尤舒玥 王 禹
“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多种材料,创设丰富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它作为一种学习性活动,既能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当下的经验基础、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灵活把握指导要点,有目的地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材料,并不断调整更新教育环境与内容,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发展。
基于班级区域游戏的现场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认识不够全面,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教育行为认识不清,容易引发只重视关注幼儿的活动,忽略幼儿发展的问题。
1.教师控制幼儿的自主活动
案例:毛毛想参加建构区游戏,他向老师请求:“我今天可不可以玩搭长城呀?”老师瞄了一眼说:“已经有6个人了,你去美工区画美丽的春天吧!”“昨天已经画过了,今天想搭长城。”毛毛哀求着,老师:“你可以画其他的。”说完就去看其他活动区,毛毛无奈地端坐在美工区……
区域游戏中,很多教师的角色往往是领导者。如:区域游戏时间教师规定固定的幼儿去玩固定的区域,不可以随意走动。这样就导致幼儿只是某项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全面的发展。教师这种领导者的身份会伤害到幼儿的心灵并阻碍其身心的和谐发展。而其实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抛出问题的反映等都是极重要的。应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要给予肯定并适度强化。
2.教师放纵幼儿的自主活动
案例:瑶瑶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放在展示区,圆圆、豆豆都说“不好看,画的乱七八糟的。”瑶瑶伤心地说:“不好看,不让你们看。”而后她将作品拿给老师,“老师,你看……”老师随意瞥了一眼,直接说:“好!”
区域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会出现不关注幼儿活动的情况,对幼儿的邀请会置之不理。
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教师对幼儿的请求不能草率无视。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先究其原因,然后找准需要有效支持,不能采取不帮助的态度。这样会导致幼儿盲目行事,无法判断自己的对错。
1.强调幼儿主体地位
区域游戏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孩子,强调幼儿在活动中有纪律的自由、有规则的自主、有个性的创造以及由内而外的愉悦感。同时基于观察,看见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提供丰富多元的环境材料,提供适宜有效的介入指导,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
2.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决定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及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努力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诸多角色,并明确其相对应的作用,从而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成为真正的游戏主人,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更好的发展。
区域游戏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应努力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推动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需要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为幼儿创设和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材料,鼓励幼儿游戏中尝试探索、操作、与人合作,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品质。
1.选择区域游戏内容,成为支持者
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区域游戏的内容。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个性喜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并根据幼儿需求的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游戏环境与材料,真正做到游戏内容来源幼儿的生动生活。
2.提供区域游戏材料,成为支持者
围绕“多样性”“层次性”,教师应努力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丰富多元的游戏材料,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享受感知、操作、探究的乐趣。
案例:美工区,苗苗在专注制作路灯,在大功告成前她突然发现缺少灯泡,她先用彩色皱纹纸揉搓做灯泡,可是粘不住。而区域材料箱中胶棒、双面胶、超轻黏土、橡皮泥等多元材料提供更多探究可能。最后她发现超轻黏土既牢固,还有很多颜色,在分享交流中苗苗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开心和满足。
3.从情感的支持与鼓励上,成为支持者
教师要适时地给幼儿以情感的支持与鼓励。例如在观察中教师发现幼儿完成作品并积极展示时,我们既要及时满足幼儿“被关注被认可”的情感,又要鼓励支持幼儿作品表现过程中的品质习惯,还可以支持引导幼儿向下一步的更高游戏挑战。
转变教师角色意识,强化以幼儿为主体,相信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不仅能够营造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学习中发挥无限可能的创造性。
1.与幼儿共同游戏,成为合作者
教师立足多元丰富的环境材料诱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探究欲,支持幼儿主动活动。而后基于细心观察捕捉幼儿积极的习惯品质与游戏方法,并在幼儿需要时适宜地采用多种介入方法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陪伴、助推幼儿游戏不断发展,促成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2.适时鼓励或质疑,成为合作者
基于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敏锐地解读观察信息,适时鼓励或质疑幼儿的游戏行为。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适时鼓励多尝试、给支架,增强幼儿自信心。当发现幼儿有新发现新玩法时,适时地采用追问质疑,引导幼儿深度思考、回顾反思,建构直接经验。
教师以合作者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保障支持的效果,又不影响幼儿主体性,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深度学习。
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应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立足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研究幼儿,发现幼儿个体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他们需要时,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唤醒幼儿成长的胚芽,进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引导者”。
1.在交流中,成为引导者
借助游戏中的对话交流、游戏后的分享交流,引导幼幼、师幼间多元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回顾反思自己的游戏经历,引导幼儿个体经验与集体经验的碰撞、对话,引导幼儿自主建构游戏的经验,助推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
案例:拼搭区乐乐说:“我想造一辆汽车。”教师说:“好的,这回造牢固点,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乐乐点点头。(在上次游戏中教师观察到乐乐因作品松散而失落。这次在游戏前适时渗透“造牢固点”,并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引导,促使幼儿关注建构方法,提高稳固性。)完成后乐乐前来炫耀:“老师我造好了,快来坐。”教师把车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固,乐乐工程师花了大心思,厉害!”
2.从行动上,成为引导者
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指导、及时介入、巧妙引导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例如:小班建构区散落一地积木,教师边说“建构工厂地震啦?快点把积木宝宝送回家”边做,能够示范带动并有效巩固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再如:大班美工区共同游戏时,桌面的材料有序摆放、剪裁的纸屑及时丢入垃圾桶,帮助幼儿习得良好的操作方法。
立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正确定位好、把握好教师在区域游戏中角色及作用,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支持者、合作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这既能保障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又能推动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在丰富多元的环境材料、合作共进的游戏经历、赏识肯定的心理氛围与相信质疑的分享交流中充分享受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