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珍,王超云,唐晓燕,胡琼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南宁 530021)
新生儿留置胃管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状况,通过留置胃管可促进无法直接喂养、吞咽功能及吸吮功能较差新生儿获得有效的支营养支持。目前留置胃管方式主要分为经鼻置管和经口腔置管两种方式,考虑新生儿机体发育尚不成熟,通过经鼻置管过程可能会影响新生儿呼吸状况,甚至导致新生儿呼吸暂停,因此经口留置胃管是新生儿中较为常用的置管方式[1]。但经口留置胃管时难度较大,极易出现导管滑脱状况,加重患儿损伤。如何提升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效果是目前新生儿护理中的重点内容。本研究对新生儿科110例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患儿的常规胶布交叉固定、3M透明敷贴固定处理两种方式的固定效果进行了对比,现行报道:
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内新生儿科110例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55)和干预组(n=55),常规组患儿胎龄31~35周,平均胎龄33.2周(s=1.4);性别分布:男/女为30/25;出生体质量1.6~3.6kg,平均体质量2.7kg(s=0.7);干预组患儿胎龄31~35周,平均胎龄33.1周(s=1.5);性别分布:男/女为31/24;出生体质量1.7~3.6kg,平均体质量2.8kg(s=0.7)。对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处于对比研究标准内(P>0.05)。
纳入病例:需留置胃管新生儿(年龄<28d);实施经口留置胃管患儿;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课题;患儿家长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精神、意识障碍患儿;经口留置胃管禁忌患儿;中途退出研究患儿。
常规组运用常规胶布进行常规交叉固定,采取长条胶布对胃管进行交叉包裹,并将胶布两端粘贴在患儿上唇及面颊部位。
干预组采取3M透明敷贴固定处理,选择美国3M 1626W医用透明敷料,将敷料剪成两半,将其中一半粘贴在患儿口角部位,保持敷贴与患儿嘴唇水平垂直,随后采取另一半敷贴对胃管进压贴固定,固定在面颊部位。
对比两种固定方式对患儿胃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状况、皮肤状况的影响。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 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4.9±0.8)d显著高于常规组(3.1±0.6)d,t=13.349,P<0.001。
干预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2例,常规组为13例。干预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3.6%显著低于常规组23.6%, =9.340,P=0.002。
干预组患儿皮肤异常0例,常规组为15例,表现为皮肤红肿14例,损伤1例。干预组患儿皮肤异常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27.3%, =17.368,P<0.001。
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时操作难度较低,但其固定难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新生儿皮肤较为薄嫩,皮肤敏感性较高,在固定过程中,胶布运用不当将引起患儿皮肤破损,引起感染;②采取经口留置胃管时,患儿面部活动时间引起胶布牵拉皮肤,不仅易导致患儿皮肤损伤,还引起胶布变形,影响固定效果;③患儿经口留置胃管时,口腔分泌液将导致胶布打湿,易出现导管滑脱状况,引发非计划拔管。3M透明敷贴是在普通医用薄膜一面涂覆压敏胶形成的新型敷贴,该敷贴降眼压透明、薄膜柔软、弹性良好、透气性好的特点[2]。根据本研究结果:干预组患儿皮肤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通过3M透明敷贴固定时可有效减轻患儿皮肤损伤状况,分析原因是实施常规胶布固定时,胶布透气性较差,极易导致皮肤损伤状况,而实施3M透明敷贴固定时,其透气性更好,且具有一定的张力,敷贴后对患儿皮肤刺激小,也可有效减轻皮肤牵拉刺激,从而减轻患儿皮肤损伤,保证治疗过程安全性,进一步减少医患纠纷[3]。干预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通过3M透明敷贴固定也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分析原因是传统胶布固定方式固定部位与患儿口角部位较近,可因口腔分泌物、患儿伸舌反射过程导致导管固定不稳、脱出状况,严重时将引起意外拔管,导致患儿需进行二次置管,而实施3M透明敷贴固定时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可有效减少口腔分泌物对敷贴粘性的影响,且实施3M透明敷贴固定面积较大,可进一步提升作用面,粘性更强,可进一步提升固定效果,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延长置管效果,减少导管滑脱及二次置管对患儿胃食管的损伤,改善患儿预后,也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4-5]。
综上所述,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实施3M透明敷贴固定可提升固定效果,减少非计划拔管风险,也可减轻患儿皮肤损伤,运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