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刊》2018年总目录

2018-01-30 03:59:07
美育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艺术

·专稿·

弘一大师研究研究生专栏

细读弘一大师之“悲欣交集”

江小敏(1)

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李叔同—弘一大师称谓变化简论

陈云(1)

李叔同于《太平洋报》时期的广告思想与实践

陈安琪(1)

李叔同漫画实践及对中国近代漫画的贡献

庄熊(1)

博物馆空间与美育

博物馆4.0时代的物质叙事与空间融合

林少雄(4)

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呈现与观众审美教育

李佳一(4)

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中的青少年美育实践

袁雁悦(4)

·美育研究·

普通中小学美育课堂中德育的实现方式研究

徐承(1)

略论20世纪的几种戏曲美育观

王伟(1)

“发国人之内曜”:鲁迅文学的美育价值

叶继奋(2)

禅宗审美与当代美育

左剑峰(2)

美育与境界——王国维美育思想中的境界论

刘强强(2)

审美三题:从中国视角审视美育的审美观念认知

周星(3)

两种路向,殊途同归——两种美育刊物之比较

刘琴(3)

美育树信仰——互联网时代大学美育的目标

王一川(5)

通过美育重塑人性——赫伯特·里德美育思想浅析

苏宏斌,丁心怡(5)

览物寄情 寻理畅思——自然美育视野下的自然审美方法体系梳论

邱振国(5)

以美育为导向的儿童艺术欣赏课程目标的预设及实施

关云,关蕊(5)

“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笔记

仲呈祥(6)

论戴维·斯旺格美育思想的三重面相——以《美育论集》为中心

刘阳(6)

改进学校美育——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

许洪帅(6)

·艺术教育研究·

“匠”能出“新”:新时代下美术教师工匠精神与创新教学思维之路

李静(1)

论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愿景

陈芸(1)

论日常生活在场的设计史教学

黄虹(1)

论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戏曲教育

管尔东(2)

影视教育的通识视野与实践路径探析——基于《影视美学》课程的考察

王鑫(2)

中国当代儿童读物插画中的民族文化元素

夏平(2)

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问题思考

易晓明(3)

从“学堂乐歌”到“新学堂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歌曲创作

陈辉,陈晨星(3)

艺术教育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范式

钱初熹(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模式构建——以中小学音乐课堂古诗词吟唱教学为例

胡沈颖(4)

利用情感因素优化学前儿童线描画教学的研究

宋扬(4)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音乐课程演变的文献综述

龚钰婷,资利萍(6)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侯杰(6)

·美学研究·

欧洲现代美学中的中国因素

彭锋(1)

艺术的责任——论杜威美学之伦理维度

王若存(1)

美学与原子弹爆炸:海德格尔对美学的批判与反思

吴苗淼(2)

《考工记》:由善而美三步曲

马鸿奎(2)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心学的审美意蕴

李增杰(2)

试论王元骧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探索及其意义

陶水平,张学文(3)

杜博的情感主义艺术理论及其启蒙意识

张颖(3)

休谟论美与德

董志刚(5)

先验唯心论,还是绝对唯心论?——重释朱光潜与梁宗岱“象征论争”的新视角

陈龙,萧湛(5)

平淡美学:论一种生存美学实践的可能性

邹芒(5)

“曾点传统”“神秘传统”与“主观派”——儒家审美形上学传统及其实践方法

冯学勤(6)

中国现代美学审美主义四种历时性形态

梁光焰(6)

席勒和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比较

杜立,刘晨晔(6)

·审美文化研究·

《陶庵梦忆》所展现张岱的戏曲与文学才能及其成因

殷作炎(1)

浪漫时期意大利歌剧男中音角色及其审美探究

吴宇峰(1)

“天”字的文化阐释

黄卫星,张玉能(2)

论戈夫曼

[美]彼得·兰特,[美]奈杰尔·沃伯顿,席志武译(2)

蒙古族题材故事影片中的动物文化想象——以狼和马为中心

孙书敏(2)

佛山北帝诞的粤剧酬神戏与祖庙屋脊公仔

关晓辉(2)

诗性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徐岱(3)

超越写实:丰子恺与写实主义关系析论

潘建伟(3)

论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张力

徐一超(3)

狮子形象:文化互动与汉译三名——狮子与中华文化性格研究之一

张法(5)

物的人化:六朝士人服饰的人性内涵

马草(5)

消费文化视野与古装剧人物造型研究

曾艳(5)

“互联网+越剧”传播与推广研究

陈晓红(6)

儿童幻想小说的经典之美——论《哈利·波特》的游戏精神

许巍(6)

欧阳修之琴缘、琴境、琴用

刘弋枫(6)

·艺术史研究·

上海市徐汇中学所藏的近代图画教材

胡知凡,陈春燕(3)

永陵棺床石刻浮雕伎乐乐队形制的符号象征

罗明(3)

图绘他者——19世纪东方题材绘画中的种族、性别与政治

金松林(3)

马克斯曲式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

闵讷,王旭青(4)

“雷公捧桃”,还是“迦楼罗奉佛钵舍利”?——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浮雕图像考论

陈媚,林清凉(4)

杭州飞来峰玉乳洞罗汉组像探讨

董妍哲,唐卫萍(4)

国宝的形成——观念史视野下书画收藏的现代转型

徐莺(4)

从《音乐小杂志》谈李叔同的装帧美学思想

钱江鸿(4)

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Op.62)的音乐与戏剧之解读

丁好,郭明妍(5)

萧公弼里籍生平著述考

谭玉龙(5)

抗战动员中的地方“戏改”及其艺术社会史意义——以“桂剧改革”三场讨论为中心(1936—1940)

柏奕旻(5)

上海美专艺术理论教学史料挖掘与解读

夏燕靖(6)

绮丽·古拙·和谐——21世纪以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美学研究

梁冬华(6)

·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精神分析视野中艺术的本原

罗筠筠,周钦珊(1)

“超越疲倦的布鲁斯”:兰斯顿·休斯的黑人城市书写

欧荣,李婷婷(1)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分期研究

徐佳(1)

“艺术学理论”学科称谓争鸣的学理辨析

李逸(1)

创造的观念

薛富兴(2)

西方审美回归思潮与迪夫·希基的艺术批评

诸葛沂(2)

中国绘画“造型艺术”观念的明晰与省思

王陶峰(2)

贴近历史的视点——对古元1960年《赶车传》插图的初步解析

刘娜,莫艾(2)

论艺术管理学科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

田川流(3)

20世纪中国艺术功能论的理论变迁

邓友女(3)

文学—艺术与正义生成的可能性——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发

贾玮(4)

法律批评与艺术批评如何对话?

宋铮(4)

乔治·迪基艺术体制理论的衍变及内涵——以三个关键词为核心的考察

李素军(4)

商战题材电影作品的审美批判

曾耀农(4)

中国艺术传统中“线”的视觉转化——以“洛神赋”主题的艺术表现为例

饶丹(4)

画与道:从顾恺之、宗炳和王薇的画论看魏晋六朝中国绘画的本体论建构

洪永稳(5)

艺术中的“有机力量”与“非有机力量”——德勒兹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力量问题探究

李寒冰(5)

丰子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2001—2017)

金莹莹,潘建伟(5)

情绪运动学引论

田耀农(6)

艺术学理论教学中的“规律断裂”问题与系统比较法

黄贤春(6)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艺术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