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30 03:4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妇产科病原菌

李 敏

(吉林省东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辽源 136300)

近年来,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等疾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使不少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使其受到疾病所带来的生理痛苦的折磨,使其生活质量因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在此类妇产科感染治疗中,各种各样的药物被应用,但是究竟哪种药物既有助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又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看法不一。此次研究中将左氧氟沙星片和丹锦片应用在妇产科患者感染治疗中,通过分组比较,研究左氧氟沙星应用在妇产科患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详情如下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88例妇产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年龄21~48岁,产褥感染者9例,子宫内膜炎者10例,盆腔腹膜炎者11例,子宫内膜炎者14例;研究组44例,年龄22~47岁,产褥感染者9例,子宫内膜炎者10例,盆腔腹膜炎者10例,子宫内膜炎者15例,两组患者均不存在对本研究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其他严重疾病,均未应用过除本研究中应用的药物以外的其他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服用丹锦片,服用300mg tid;纳入研究组的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片,服用300mg bid。两组患者均进行七天至十四天的持续性治疗。

1.3 效果评价

对比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其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经治疗,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均消失,病原菌得以清除,则此类患者疗效评价为痊愈;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病原菌得以清除,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指标中有一项未恢复至正常状态,则此类患者疗效评价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病情有所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指标中有一项未恢复至正常状态,则此类患者疗效评价为进步;经治疗(用药72h),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有所加重,则此类患者疗效评价为无效。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若患者的病原菌在治疗后得以消失,且未出现新病原菌,则为清除;若患者的病原菌在治疗后没有任何变化,则为未清除;若疗程结束后患者有新的病原菌出现且原病原菌消失,则为菌交替;若无法对患者的细菌学结果进行判断,则为无法判断。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视为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中痊愈者40例,占90.9%,显效2例,占4.5%,无效2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中痊愈者35例,占79.5%,显效2例,占4.5%,无效7例,占15.9%,总有效率为84.1%,两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细菌清除38例,占86.4%;对照组中细菌清除30例,占68.2%,两组相比,研究组细菌清除率更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恶心、胃部不适、纳差者各有1例,不良反应率为6.8%;对照组中恶心者2例,头晕者1例,胃部不适者3例,纳差者2例,不良反应率为18.2%,两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在妇产科感染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片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如抗菌谱广,能够很好地抵抗细菌,组织分布广,抗菌效果明显[2,3]。再者,其会对分裂细胞产生作用,可以对细菌DNA旋转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且有助于抑制RNA与蛋白质合成,有助于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增强,同时即使是在非分裂细胞中,也能够发挥功效,治疗感染的效果明显。此外,患者每日只需服用两次的左氧氟沙星片,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明显比丹锦片服用起来更方便。有报道称,左氧氟沙星可以对细菌和哺乳动物异构酶Ⅱ抑制作用有显著的选择性,这样使其应用起来更具有安全性,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少。本组研究中临床痊愈率更高的是研究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最高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低的也是研究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由上可知,左氧氟沙星应用在妇产科患者的感染治疗中对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利,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妇产科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