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新颖,林丹君
(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UC也被称为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还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内科疾病,属于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结肠的粘膜层发生病变,临床常见于直肠和结肠远端,全结肠病变的也不罕见。患者常伴有腹泻、腹疼、脓血便和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等症状。活动期患者常见的治疗药物为:氨基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UC患者一旦发病由于难以根治,往往汇给患者心理带来阴影。本文收集了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疗的50例UC患者,除5例复发外,其余的15例经过精细化护理,病情缓解和稳定。
本组5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1,年龄处于20-62岁之间,确证时间为2-12年,手术史6例,临床有典型的UC病情特征,其中腹泻严重的有18例,腹痛有19例,脓血便有13例。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电子结肠镜检查,16例肠道存在局灶性水肿、出血、糜烂、息肉样增生或溃疡特征,4例发现多发性息肉。
根据病情不同,15例口服颇得斯安加泼尼松片,10例给与静脉营养支持,2例配合抗生素治疗,3例加依木兰。
口服药:根据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颇得斯安、柳氮磺胺吡啶、依木兰等,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很明显,常见的副作用有白细胞数量下降、尿结晶、过敏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无食欲甚至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很显著。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跟踪,严格患者用药的时机和分量,患者的遵医嘱率较高,疗效明显。
直肠药:根据UC患者多发于结肠的特点,临床往往采取口服和直肠灌药的方法两结合,直肠保留灌药可以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了肠粘膜,发挥药效。20例UC患者基本上都实施了口服药加灌肠的治疗。灌肠的药物有:替硝唑、激素类、中药类。在保留灌肠护理中,一半将药物先配置好,溶解于35-39°的温水中,使得患者在保留灌肠中体验到舒适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重点是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很明确,一遍对插管的深度进行调节,同时注意防止药物溢出,尽量保留灌肠的时间充足,促进药物被充分吸收。一般病变在直肠部位的,插管的深度超过10厘米就足够,对于病变在乙状结肠的,插管深度一般超过25厘米。对于直肠病变的插管,要特别注意因为插管浅,直肠反应明显,可以采用抬高患者的体味。保留灌肠的时间一般为一个至一个半小时,每天2次,2周左右为一个疗程。住院护理中,要向家属传授灌肠要诀,以便于患者回家自我护理。
根据最新UC的研究结论,心理因素可能是引起UC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UC患者而言,心理护理的作用并不亚于药物治疗。加上UC患者病程较长,尤其是活动期的患者,往往表现出烦躁不安、愤怒焦虑等心态。因此,要对UC患者的心理疏导下足功夫,从UC患者的内心出发,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体贴友善,关心患者的额痛苦,同情他们的遭遇,解释治疗过程,增加患者信心,安抚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恢复乐观的情绪。
根据UC患者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营养情况普遍不佳的情况,在饮食护理上要给与高能量、高蛋白食物,还要根据UC患者粘膜层病变的情况,要选择少渣、少油、细纤维的食物,尽量降低对肠道黏膜的刺激,热量按照每天170千焦的标准,保证蛋白质等能量的摄入。需要注意的是,少饮用牛奶,以防止加重腹泻,特别是活动期的UC患者,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严禁饮用牛奶和饮料,严禁食用粗纤维食品。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叶酸的食物,限制脂肪类的食物,日常以精米面为主和动物肝脏、蛋白质粉等优质高能量食物,绝对禁止水果、生冷、油炸食品。20例患者前期都采取了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并根据病情好转情况,过渡到普通饮食,少食多餐。
在住院治疗中,要特别注意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腹泻、腹痛的变化特征,还要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变化和做好肛周的护理,患者的大便性状变化传达的是患者康复情况和生命体征,加强观察能最大限度发现和避免患者可能出现的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和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概率。
由于20例UC患者的病情都不短,在治疗过程中,会进行钡餐、肠镜、胶囊内镜、B超、CT等定期检查和复查。特别对于肠镜等检查,护理上要对肠镜的知识进行解释,疏导患者对肠镜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不适。特别是对于需要做胶囊内镜的患者,护理上要特别注意,比如禁食的时间必须保证12小时以上,吞服内镜后2个小时内禁止饮水,3个小时内禁食,还要注意胶囊内镜能否顺利通过患者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