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相对于其他学科,护理学对于学生的技能要求、动手实践次数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多方面要求都非常的高。对此,在进行临床护理前,所有的护理生都需要接受临床带教,进而使其能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得护理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态度以及行为的过程,是培养护理生从学生向护士一职本质上的角色转变,为护理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而提前进行实践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临床带教质量将直接影响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1]。现结合我科临床护理带教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最为适宜的解决,具体如下所示。
1.1.1 无明确教学规划
护理生在开展实习时,通过是依照学校所给出的实习计划进行实践操作,但因学校所提供的计划均未明确实践的环节,并且忽略了学生个人技能所针对的专业临床科室。因此,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教学培养缺乏统一的标准,教学时比较随意,教学内容以及进度皆由各带教老师主观决定。
1.1.2 教学综合素质差,不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 因对护理生进行临床带教的老师本身便存在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时,可能会存在本质上的对护理工作的尊重与重视。正确的临床带教是指导护理学生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而努力,学习如何服务于患者,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缺少规范化的培训、管理与学习。还有少数带教老师自身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差,在自我知识更新及创新上不足。
1.1.3 缺乏对护生的了解
目前在我院实习的护生来自多个院校,其中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因为层次不同,所以学习态度、工作能力、操作水平大有不同。带教老师在没有充分了解护生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针对性地教学。
1.1.4 师生之间缺少沟通
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有的老师在带教时只负责传授知识,忽略了护生是否理解并接受。遇到护生单独操作失败,带教老师未能把握好说话的语气及态度,打击到护生的自尊心。
1.1.5 工作环境因素
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忙于应付繁忙的工作,还要兼顾护生的带教工作,因此可能会导致带教老师存在精力不足的情况,当其在开展临床带教工作时,便会因为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压力而导致对带教工作的忽视。
1.2.1 不具备对护理工作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因现代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多,因此其较少会进行像护理一样高强度的工作,也缺乏主动去进行工作的决心。尤其是中专生,年纪小,缺乏责任感,没有社会竞争意识。部分护生角色转换困难,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角色。
1.2.2 缺乏基础知识
部分护生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护理专业,或是被学校调剂到护理专业。导致整体临床带教质量无法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中专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其基本水平不足,动手操作能力差。
1.2.3 心理素质较差
护理学生在实次接受临床实习时,对于陌生的环境会存在畏惧心理,需要长时间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护生会有紧张心理,再加上缺乏经验,导致护生自信心下降,心理压力大,不能胜任工作,经调查,仅有58.71%的护生表现出自信[2]。也有部分护生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排斥实习,不愿学习的情绪。
1.2.4 缺乏新和力
初阶段开展临床实习的护理生,其在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护理干预时,较少与患者进行沟通,有的患者觉得护生操作不熟,排斥护生为其进行护理操作,更是导致护生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出现只做事,零交流。
1.2.5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 护生对医疗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知晓甚少,并未看重实习阶段可能发生的错误,根本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规范教学内容,根据带教老师的层次以及不同院校的实习大纲,制定具体的带教老师培训计划。带教老师充分了解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所挑选的临床带教老师应该对护理专业持有正确的看法,并愿意为护理事业培养出大量的有用人才,与此同时,所挑选的临床带教老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护生的带教能力,综合考评选拔,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护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3]。因此,带教老师应重视现代护理理论的学习,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
提高护理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自主创新性,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自身亲和力[4]。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并鼓励护生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
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充足的医疗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从本质上重视护理工作,还要进一步加深护理学生对医疗法律的重视。在护生入科第一天,组织护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医疗差错事故的学习,使护生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临床带教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护理学生临床实践的水平,进而影响到整个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对此,针对临床带教中所存在的问题,要从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等多方面进行问题的解决,共同达成目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