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心外科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手术后对患者身体上的创伤很大,且手术过程需要大量时间。由于心外科手术的解剖范围非常有限,解剖位置稍有偏差就很可能对肺部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此外,手术后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黏膜分泌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清除功能障碍的发生,使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现象。为减少心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概率,本次研究就对心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7年2月份到2017年6月份在我院进行心外科手术后的54名患者,将这54名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个是观察组,一个是对照组,两组内的患者人数均为27名,其中观察组27名患者中有17名是男性、10名是女性,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4.8 6.9)岁,对照组27名患者中有15名是男性、12名是女性,他们平均年龄为52.6 7.2)岁,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均属自愿,并签署了相关调查同意书,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内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手术前进行常规的心理开导,手术后叮嘱其严格按照要求服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察,如果病情出现变化,及时上报给上级医师。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内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进行手术前护理: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时候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现象,为了防止这一心理情况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其困惑的地方。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观察组内的患者进行术前指导,严格要求其饮食要保持营养、健康,适当做一些身体运动,使患者自身免疫力得到加强。其次进行术后护理:
(1)患者进行心外科手术逐渐恢复意识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身体位置的变换,这样能够有助于胸腔积液以及胸腔气体排出,并教习患者怎样排出呼吸道内的痰。
(2)如果患者接受心外科手术后一直不能清醒,或者难以自主咳嗽,护理人员则需要采用吸痰的方式来排出患者呼吸道内的痰,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患者出现面色变化、心跳加快以及各种不正常现象时,则需要立刻停止吸痰操作,对患者进行供氧。
(3)患者接受心外科手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均已平稳后,护理人员则需要严格遵医嘱给患者服药,如果发现有呼吸道感染现象的存在,则需要立即采取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过敏试验,对感染出现原因进行检查,根据感染原因来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
对观察组与对比组的患者进行综合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记录。
通过对两组患者感染病例的记录与统计,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率为18.5%,而对照组为66.7%,对照组的感染率要比观察组高很多,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由于心外科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它对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很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出现。因此,需要对心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减少呼吸道感染现象。护理人员在对心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必须要加强感染风险意识。心外科术后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原因:病人年龄大,术前患者合并肺部疾病,肺炎肺大泡等,术后带呼吸机管道时间长,男性患者吸烟,术后由于患者刀口疼痛不敢咳嗽,病人饮食差,咳痰无力,术后病人不配合或病人出现脑部并发症偏瘫等意识不清。
(2)心外科呼吸道感染率极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术前戒烟,术前积极治疗肺部疾病,病情允许,尽早拔出呼吸机管道,鼓励患者咳痰,疼痛时止痛药的应用,术后鼓励病人好好吃饭,加强体力锻炼。此外,心外科手术后,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合理安排饮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量的高蛋白、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尽可能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现象的发生概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雾化吸入,拍背咳痰,对于意识不清,不配合者遵医嘱吸痰护理,病人房间经常通风换气。综合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感染率18.5%低于对照组6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积极查找心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关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机率,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有着显著要求。心外科手术后,需要对患者采取相应呼吸道感染防护措施,尤其是那些感染现象易发人群,切断所有感染源头,对相关抗生素进行合理应用。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感染风险意识,及时发现感染风险并予以妥善处理,在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
综上所述,在心外科手术前以及手术后使用各种有效方法可以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积极做好相关呼吸道相关感染护理防护控制,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