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竹
OBE在国内通常被翻译为“成果导向教育”,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重视学生行为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1]1981年,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在《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一文中首次提出了OBE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OBE教育理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OBE理念被广泛应用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方面。我国民航运输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随着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民用机场、通用机场、航空公司以及其他民航相关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民航运输类人才的刚性需求也持续增长,尤其对机场运行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教育理念引入到高职机场运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从“以课堂理论知识为本”向“以综合能力为本”的根本转变。
OBE理念采用的是“出口倒推”的设计模式,[2]通过市场调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预期的学习成果,来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正向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预期的学习成果由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将学习成果分解到不同的培养阶段和环节中,转化为可测量的、可达到的考核指标点;由众多的考核指标点反向倒推课程体系,细化为每门课程的成果目标。OBE理念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培养目标、考核指标、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匹配程度,优化了人才培养体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
OBE理念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的确定主要依据相关行业及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需要政府、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和校友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对学习成果的要素和标准进行衡量和制订,最终表现为毕业生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对应职业能力。学习成果所认可的职业能力不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而是具体的、可测量的,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OBE理念以预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学习成果,进而开展课程建设,其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专业培养目标要定位学生毕业3~5年后应达到的职业生涯与专业成就,依赖于社会需求分析。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包括国内外行业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等,还可追踪调查往届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还需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现有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需要等。[3]
专业培养目标一般由多个目标构成,每一个目标由一条或多条毕业要求来支撑,所有的毕业要求构成的职业能力即为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梳理,归纳出支撑这些工作环节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逐项列出内容清晰、具体可行的学习成果。
知识和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评价指标,而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化结果与综合表现。[4]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是将学习成果分解成为合理的、可考核的指标点,为确保指标点的可靠性和可测量性,首先要对指标点的重要程度排序,其次要对相关或相近的指标点进行整合,最后要对指标点的表述进行分析和评估。
OBE强调“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应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5]换言之,课程依据能力结构来构建或调整。将学习成果的考核指标点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可测量的课程目标成果,关联性较强的课程目标成果可以合理重组,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整合成一门课程;而对于难以有效达成的课程目标成果,可以设计多门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予以支撑。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民航运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民航企业的运营现状;广泛征求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民航机场等航空运输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管理者、校友和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定位以及现有的办学基础,以及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愿景,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一定的基层管理能力,掌握机场旅客服务、航空货物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候机楼运行管理和机场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能从事机场地面服务、机场运行指挥、候机楼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对民航机场、通用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的走访,了解与机场运行有关的岗位设置和职业岗位(群),调查主要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和能力标准,综合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归纳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学习成果。调研机场地面服务、机场运行指挥、候机楼管理三个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确定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学习成果。
1.机场地面服务:有较强的交流表达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熟练的操作离港系统,能使用指令查看航班相关信息;熟悉查验客票、行李托运等相关手续;熟练操作客票购买、改签等手续;掌握旅客登机手续、送机手续、离港的相关手续的流程;有较强的与人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解决机场常见的旅客运输问题。
2.机场运行指挥:正确处置航班信息,能制定航班计划;运行信息处理的程序,接收联检部门、机组、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及机场保障部门的信息;按既定分配规则安排机位、行李转盘、候机区和登机口;协调停机坪的正常运转;掌握应急救援的操作要求;具有较强的责任、质量和安全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强。
3.候机楼管理:熟悉候机楼运行管理的目标;了解候机楼运行管理的内容;掌握候机楼运行管理的控制策略;熟知候机楼水电设施、机电设施、物业设施及服务、公共信息标识导向系统;熟悉消防的预防及报警事故处理程序;熟悉机场规划、运行管理和商业开发模式等方面的业务;能够制定完善的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方案。
评估预期设定的学习成果,将职业能力分解成为若干项知识、能力和素质;依据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特点,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中相接近或相关联的项目进行调整、梳理,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整合如下:(1)掌握机场地面服务相关岗位的英语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知识。(2)熟练掌握民航机场旅客运输、行李运输和民航票务的服务流程和操作程序。(3)熟悉机场规划、运行管理和候机楼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业务。(4)了解机场商业价值、机场商业经营和机场商业营销策略。(5)掌握行业有关法规及国际规范的知识,以及国内航班、航线等民航基础知识。(6)具备解决机场日常运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能灵活处理民航服务中相关问题。(7)能够操作民航离港系统和民航计算机订座系统;掌握退票、签转、更改等各种客票变更业务的技能。(8)具有从事航空地面服务的基本技能,具有机场紧急情况处置能力。(9)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备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10)具有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适当的技术文献。
依据学习成果的能力结构,对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与调整,明确每个指标点需要哪些对应课程来实现,按照机场运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将能力结构划分为“机场地面服务”、“机场运行指挥”和“候机楼管理”三部分,对应三个课程模块。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与实训类课程可支撑多项学习成果的达成,因此,设置“实践与实训”课程模块。最终,确定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模块、“能力结构”模块与“选修课程”模块三部分组成(见表1)。
表1 OBE理念下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课程体系
[1]卢竹.加拿大社区学院CBE模式与OBE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4(15):75-77.
[2]巩建闽.实施基于成果教育OBE的原因及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48-53.
[3]邢辉,毕鹏杰,刘勤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轮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7(1):49-55.
[4]曹凤萍,赵长利,王刚.基于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74-76.
[5]谢海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