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姆、贺拉斯、施莱尔马赫三种翻译模式的差异

2018-01-29 10:22王娅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文化

摘 要:本文对西方三大翻译理论模式—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三种模式的不同之处及对当今翻译实践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提出这些翻译模式所对应的翻译策略,最终得出结论:无论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文化模式。

关键词:杰罗姆模式 贺拉斯模式 施莱尔马赫模式 文化 翻譯策略

引言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转换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的是一种跨文化的互动和交融。而翻译标准则是指导翻译实践,检验翻译水平和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现在,翻译标准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对技巧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本文以西方三大翻译理论模式---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为例,进一步阐释三种模式的不同之处,提出这些翻译模式所对应的相关翻译策略,来表明翻译策略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及不同文本模式。[1]

一、三种翻译模式——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施莱尔马赫模式

1.杰罗姆模式

对等概念是杰罗姆翻译模式的核心,它要求翻译者忠实于原文,这样的忠实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有一本好的词典,通过把译文和词典里的词条机械地相对应,就能产生忠实的翻译,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杰罗姆模式在西方具有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圣经》的翻译上,《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传播,由于当时其在宗教地位上的主宰及神圣不可侵犯,其内容、内涵及文字词序都被认为是神圣而不可更改的。因此,译者对《圣经》的翻译必须做到绝对忠实及精确,这是一种“内在线性翻译”,即把译文“字对字”地写在原文下面,让其宗教内涵完整体现。《圣经》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忠实翻译的标准,由于其应用了杰罗姆翻译模式--当时最忠实的“对等翻译”,即逐字逐句的翻译。由于《圣经》这种文本的神圣性,“忠实”被视为永恒不变的翻译准绳。后来这种翻译模式不仅适用于《圣经》的翻译,还扩展到了其他文本的翻译中。[2]

但是这种绝对的对等只体现在语言形式层面上的对等,对句法结构和词汇没有做必要的调整,必造成译文晦涩难懂。这种模式排斥了许多其他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不考虑目的语读者,目的语文化环境和文本模式的不同,只关注原语文本。后来随着《圣经》在西方影响力减弱,人们开始摈弃这种非常僵化的“忠实性”,重新定义“对等”概念,“对等”不再是从词典里找到机械的对应词,而是针对具体文本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对原文本的“忠实性”不再强加给译者,译者可以自由地处理,这样译文才能在最佳条件下被目的语读者接受。翻译不再是“字对字”的翻译,译者开始意识到语境的重要性,重视文本的历史与文化,翻译本身是两种语言之间不同文化与历史的互动,译文不会在真空中产生,也不会在真空中被接纳,翻译时要更多得把原文本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才能更加忠实的体现原文的内容。

2.贺拉斯模式

从时间上来看,贺拉斯模式早于杰罗姆模式,却因为杰罗姆模式而黯然失色了近十四世纪。“忠实的翻译”同样也是贺拉斯模式的核心,只是忠实的对象不是杰罗姆式的“文本”而是“顾客”,即对目的语读者的忠实。一个值得信赖的忠实的口笔译者,能够按时完成工作并让双方(原作者与读者或说者与听者)都满意。贺拉斯模式主张“协商”, 为了忠实的翻译,口译者要在说者与听者之间,用两种语言进行协商;笔译者则要在原作者与读者之间,用两种语言进行协商。

事实上,这种“协商”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对等”是极大的相悖。为了谈成生意,译者有时候还需“不太忠实”的翻译,而且贺拉斯模式没有神圣文本,对等已经倾向了当时的优势语言--拉丁语,正如当今的优势语言英语。“把其他语言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语言翻译成英语时,译文不可避免会倾向于英语,所有外国的和异域的事物被最大程度地标准化了。”(Bassnett,Susan & Lefere,Andre,2004:P4)。

可以说,贺拉斯模式是“归化”翻译的先驱理念。它强调译入语的文化环境,文本模式和译入语文本类型。“协商”实际上就是译者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环境,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调,最终使译文获得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贺拉斯模式还提出了“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的观点,因为特定的文本承载着传达特定信息的任务,而且不同的语言受到不同的文本模式的限制,会体现出文化上的差异。贺拉斯模式赞成意译,反对杰罗姆式的直译,主张翻译要协调文本中的不同文化,选择一定的翻译策略。

3.施莱尔马赫模式

施莱尔马赫模式对由类比产生的自动标准化的翻译模式提出异议。因为类比协调两种不同的文化,其本身倾向于译入语文化。施莱尔马赫模式否定这种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的优势地位,提出要保存原语文化的多样性。[3]

“异化”是施莱尔马赫模式的核心,认为翻译就是要展现原作和译作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施莱尔马赫在其著名的演讲“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要求,把其他语言翻译成德语,读起来、听起来应该有多不同:读者要能猜到从西班牙语翻译过来的译文背后的西班牙语,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译文背后的希腊语。如果所有译文读起来和听起来都一样,原文本的语言文化特征就在译入语文本中消逝了,所以理想的翻译就是保留原文之异,即原文本的语言和文化风格,这样的翻译可以证明另外一种文化的存在。[4]

关于翻译策略,施莱尔马赫有其精辟论述:译者要么尽量撇开作者而使读者向作者靠近(异化),要么尽量撇开读者而使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 换句话说,这是两种翻译策略,第一,以作者为中心,译者保持作者的文化特色,把读者带入原文本的文化中,译文反映原文本文化特征,犹如把读者送到国外,这就是异化翻译;第二,以读者为中心,译者保持读者的文化特征,尽可能地把原文本带入到读者的文化语境中。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和语言特征,使读者对文本产生共鸣,这就是归化翻译。

二、三种翻译模式的比较

杰罗姆模式和贺拉斯模式都强调“忠实”的翻译原则,但杰罗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原文本,忽略其他文化因素,这样的忠实是一种逐字逐句的对等,很少考虑像语句结构,字词顺序,修辞和意象等语言单位的调整。杰罗姆模式是一种直译的翻译方式。

贺拉斯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译文倾向优势语言。贺拉斯提出要灵活的翻译,根据语境来翻译,逐字翻译是不适宜的,译者要充分考虑译入语文化和满足读者理解的需要,所以贺拉斯模式是一种意译的方式并倾向于归化翻译。为了使译文通顺达意并符合译入语文化习惯,使目的语读者接受,译者有必要对原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增减、替换或解释。但是意译只是不按照原文本的结构和形式表达,仍然保留了原文的思想内涵。

与杰罗姆和贺拉斯不同的是,施莱尔马赫模式强调的是“异化”的翻译,提出保留原文本异域的风格,读者能够感知原文本的文化特色,反对向优势语言的倾向。我国翻译学家许渊冲先生也提出:“有些带民族风味或地方色彩的专门词语,有时也不能变通处理。”也就是说,在翻译具有地方特色或有民族特色的文本时应该采用重视的翻译或等值翻译原则。这种异化翻译有其优势,强调了原文本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防止本民族语言被优势语言同化,为不同文化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推进文化间的互补。

三、三种模式的相关实例应用

以下例举一些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分别对应的翻译策略。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既忠實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结构形式。)

直译,就是在传达原文意思的时候,尽可能地使译文的表达形式或句法结构同原文保持一致。“直译”并不完全等同于词对词、短语对短语、句式对句式的一一对应,它也允许一定的变通。多数情况下,“直译”是翻译的首选方法,常被用来翻译一些术语和成语, 有时局限于一些简单句和科技术语翻译。直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译必须达意,译文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

例如:

(1)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2)Soon got, soon gone. 来得容易,去得快

(3)Its better than nothing. 有总比没有好

(4)In wine there is truth. 酒后吐真言

(5)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浇油

(6)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浑水摸鱼

(7)I read this letter with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 surprise because he is still around,

excitement because he didnt ever forget me.

我读到他信时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还健在,喜的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我。

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国。通过直译,读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在翻译过程中,相当多的句子不能采用直译来翻译,这时就必须采取意译。

2.意译(free translation / liberal translation)(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

意译是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在原文思想内容和译文的表达方式有冲突,又不便采用直译方法处理的时候,灵活处理,不需过分注重细节,找到合适可以替代表达方法和意境,当然意译不能做死译。也就是在深入领会原作精神时候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作的字面形式,创造性的表达原作思想。

例如:

(1)Prices and wages are fellow-travelers on the same upward escalator.

物价上涨,工资也总是跟着同步增长。

(2)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3)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4)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 苦尽甘来

(6)The more is concealed, the more is revealed.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上看,意译主要使用在原语和译入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强调的是原语文化体系和译入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意译更能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

3.归化(domestication)(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

归化原则是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向译入语靠近, 使译文尽可能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 尽量让译文读起来不费劲,可以对译文做出必要变动以符合译文读者的要求。

例如:

(1)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2)Every dog has his day. 风水轮流转

(3)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露马脚

(4)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5)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6)Sit on pins and needles如坐针毡

(7)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

(8)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晴天霹雳

(9)Beating around the bush 旁敲侧击

4.异化(foreignization)(以原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就是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保留原语文化, 使译文保持异国风味,“洋味”十足。在翻译中采用异化原则就是力图保存语言及其文化差异, 从而让读者读译文的过程就像出国旅游的过程。

例如:

(1)honeymoon 蜜月 (2)Dark horse 黑馬

(3 Ivory tower 象牙塔 (4)soap opera 肥皂剧

(5)half the sky 半边天 (6)instant rich 暴发户

(7)paper tiger 纸老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归化和异化作为处理文化差异的两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它们并非简单的直译和意译, 归化和异化是一种策略,是文化层面上的东西,而直译意译则是技巧和形式,属于语言层面上的东西。

结语

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在翻译理论上自成一派,各占一席,给译者制定了不同的规定,对实际翻译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并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或某种翻译策略,每种翻译策略也不是对立存在,而是相互结合的。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文化模式。

参考文献

[1]Susan, B. & Andre. L. Construction Culture—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z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李丽红.杰罗姆,贺拉斯和施莱尔马赫三种翻译模式对比学习[J].青年文学家,2009.

[3]许静.浅析贺拉斯、哲罗姆、施莱尔马赫翻译模式的特点和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4]孙致力.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

作者简介

王娅妮(1980.12—)女,傣族,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