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2018-01-29 10:22武洪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聋人听力交流

武洪涛

融合教育最早由著名特殊教育学者雷诺在1962年提出,指身心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里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为身心残疾者提供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环境,在普通班级提供所有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并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整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形式,更侧重于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这意味着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各种教育方法,利用各种知识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和谐整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优化和高效的教育过程。融合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目前,加拿大、美国、西欧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在逐步推广。指身心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里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为身心残疾者提供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环境,在普通班级提供所有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并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整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形式,更侧重于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这意味着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各种教育方法,利用各种知识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和谐整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优化和高效的教育过程。融合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目前,加拿大、美国、西欧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在逐步推广。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特殊教育尚存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当前很多发达地区早已开展“聋健融合”教育模式的经验,我校在2017年初提出设想,与新泰市青云街道小博士幼儿园、明珠实验小学等联合,开展了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实验尝试。目前运行一年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提倡融合教育

首先听障儿童失去了部分或者全部的听力,给学习语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特殊教育康复机构提供的学习、语言环境无法和普通儿童所处环境相比,学习正常的语言相对减少,给他们的语言康复带来一定的障碍。

其次普通儿童接触社会的面比较广,比较深厚,而听障儿童接触的社会面比较窄和浅显。如果他们之间相互融合,能使听障儿童更好地适应人际之间的合作和交往。

其三,融合使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心性相通,彼此关爱,减少他们的孤独和自卑感,有利于心灵康复,培养其自信心。

二、特殊教育康复机构如何做好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只有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达到接近健听儿童的境界,这样的融合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1.丰富聋健融合活动的形式,保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交往

让每一个听力受损的儿童都有权接受“听障儿童和健康的融合”教育,并改善听障儿童和健康儿童的日常生活安排。在确保听障儿童听力和语言训练的基础上,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锻炼和与健康儿童一起生活。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合理布局。听力和语言康复较好的听力受损儿童直接进入健康听力班(即普通班)学习和生活。语言发展达不到上课标准的听力障碍儿童被安置在康复班(即特殊班),并采用半天融合的特殊教育方法,这是为需要更多时间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听力障碍儿童设计的。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在康复班,下午在健康听力班和健康听力儿童中开展融合活动,以确保听力受损儿童有足够的时间与健康听力儿童交流。二是保证集体语言训练和个人语言训练的时间。无论是参加保健班常规班的听力受损儿童还是参加康复班的听力受损儿童,都应该保证他们有时间进行集体语言训练和个人语言训练。三是合理安排混合年龄活动,确保听障儿童和健康人之间的互动时间。所谓的混合年龄活动是指将不同年龄的儿童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这样的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发展大有帮助。儿童可以在宽容、和谐和灵活的大家庭环境中学会交流、合作和互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社会积极和谐的发展。四是定期组织整合活动。我们将每周的星期五下午定为融合活动的时间,组织康复班的听力受损儿童在某个保健班学习和玩耍,康复班的老师和保健班的老师一起授课。每周轮流上课一次,健康听力班的老师应该考虑如何在设计活动时动员听力受损儿童与健康听力儿童交流。

2.为听障儿童和父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为听障儿童和父母搭建交流平台

如果你想培养听障儿童的沟通意识,首先,父母本身应该有沟通意识。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应该发挥模范作用。作为听障儿童的父母,他们应该主动与听障儿童的父母沟通,以便听障儿童的父母能够接受他们。只有当听力受损的孩子被健康的父母接受时,他们的健康孩子才会被鼓励接受听力受损的孩子,并且愿意或愿意与听力受损的孩子交往。聋人和健康儿童的父母更直接地交流的态度促进了聋人和健康儿童之间的交流。可以看出,组织聋人和健康人的父母之间的交流以及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聋人和健康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例如,邀请听障儿童的父母和听障儿童的父母讨论,除了向听障儿童的父母宣传特殊教育知识之外,还向父母介绍聋儿耳聋的原因及其父母的背景。或者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生日聚会”和公园活动,介绍聋哑儿童的父母,消除听力受损儿童父母的担忧,让听力受损儿童的父母从一开始就改变他们的排斥态度,钦佩听力受损儿童的父母,从而开始接纳听力受损儿童,并建立和谐的关系。

3.听障儿童交流发展的规律分析

听力语言水平会影响听力障碍儿童和健康儿童之间的交流,但是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也是影响听力障碍儿童之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重视听障儿童的交流,通过系统观察和定期分析评估,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交流。将定期交流、分析和研究康复和聋人健康融合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并将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

4.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收集聋健交往的宝贵资料

成长记录是对儿童知识结构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自我调节能力,并通过全方位、立体的评价反映上述特征,从而客观真实地记录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轨迹。通过教师对评估内容和标准的思考和设计,儿童的成长记录创造了一个开放和自然的学习环境,从而反映了这些特点和动态、多元和情境

总之,我们为听障儿童提供了跟健听儿童一样的学习、活动环境,目的是让听障儿童除了要学会说话,更要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从而谈得上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都要更新观念,重视听障儿童的交往意識的培养。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聋健融合活动,不断优化活动形式,让听障儿童有丰富的交往渠道,达到全面的康复。

猜你喜欢
聋人听力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