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对话教学模式没有突出语言的整体性,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只是些零散的单词和句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孤立地学习语言时,获得的只能是一些零散的构件,且这些构件基本上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既容易遗忘,又不利于在语言输出时及时调用。本文笔者结合三节对话教学课例,谈一谈自己对于Lets talk板块教学的理解和策略。
【关键词】Lets talk;语用;语篇
【作者简介】任媛,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Lets talk)占现行所有版本高段教材内容很大的比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高段旧的对话教学模式始终跳不出“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轻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怪圈,学生识记了很多对话却不会实际应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依然薄弱。究其原因,在设计Lets talk板块的学习活动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教学目标精准定位语用能力
树立语篇意识,优化对话教学。将对话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将所要学习的语音、词汇、句型等知识融入到合适的语篇中整体感知、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真實的语境中学习语言,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语言。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就要从传统的知识点的识记和再现转换到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6年4月15日,课题组成员在执教人教版英语PEP Book6 U4 When is your birthday? Part B Lets talk一课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设定为:(1)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和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询问并回答有关生日日期的内容。(2) 能使用What will you do for____? Ill____.询问并表述如何为他人过生日。
根据以上目标,教师依次设计了如下 5 个活动:(1)课前播放歌曲
二、活动设计进程依托语篇主题
基于语篇意识的高段对话教学目标定位确定后,随后展开的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语篇意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则变革为:从“话题表达”到“尝试语篇表达”再到“语篇范本理解”最后到“语篇个性表达”,处处体现指向语用的逻辑模式。
为此,我们在对话教学活动设计中,尝试了高段对话课型紧紧围绕着语篇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而展开,由激发学习兴趣的导入环节入手,通过听读文本和问答等活动推动体验理解语篇的输入环节,再通过图文配对、辅助文本和多媒体的演绎充分展示语篇中的语言现象,并逐步过渡到对这些语言现象的学习、操练和初步应用,最后创设类似的新情境,设置需要运用新知及整合旧知或生活经验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语用输出。
三、教学情境与认知世界要一致
语篇的情境建构在本质上要求学生记忆中的认知与语篇提供的背景知识不相冲突,能构成完整一致的认知世界。因此高段对话教学活动设计的语篇情境需要完整、一致。
以Z老师的研讨课A nature park一课为例,教师采用各种衔接、连贯手段即保障了语篇的整体性、情境的一致性。
如,在Warming-up的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free talk激活旧知、带入情境。S: There is/are… in my school.
T: What can you do here?
S: I can…
T: Cool! Lets … next time.
然后通过歌曲引出话题 A nature park,引出相关的新词,并在校对时自然而然地直接抛出本课的重点句型Yes,there is./No, there isnt.
引导生用Yes,there is./No, there isnt.
教师从课堂伊始就将学生置身于学习的语篇情境中来,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设计在一个大的主题情境之中(A nature park),并没有为了完成不同的知识任务和设计各种零散的小情境。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新课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在Lets talk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大量有针对性、情境统一、有真实意义的学习活动来感受和理解所学语言知识。学生在进行语言的反复感知之后,逐步形成语言技能,并能够在真实语境中学以致用: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从而达到Lets talk板块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