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增弦
【摘要】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可以有效地锻炼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会比较吃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本文从我国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17-02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印象应该就是一些数字和计算,但想要达到更深刻地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计算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体验不断思考探索得到新知识的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传统教育思维和方法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和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长期模板式教学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死板,不能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依靠死记硬背,找不到学习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需要逐渐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对现有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进行整合
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善于总结和整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知。数学教师要能够把教材知识内化,灵活地转变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更好地组织知识结构和课堂结构,并根据小学生经常存在疑问的部分进行更形象、通俗的讲解。此外,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生动地讲解,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2.2合理设置数学问题
教学问题的设置是对教学基础和重难点内容的一个反应,有效整合教学问题是促进有目的性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步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中的重点内容设置一些问题,给同学们当作思考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问题讨论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另外,数学问题的设置也要讲究层次性。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入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促进学生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性质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问题中取得成就感,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3设置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还可以起到强化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的作用。在情境教学中,首先应该在课前做好情景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知识或者需要重点强调的重点知识进行情景设计,在情景设计中一步步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逐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能够不断发展新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性学习
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营造一个活跃、热情的课堂氛围。合作交流学习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老师可以对小组学习再度创新,设置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中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合理的部分,积极探索创新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课本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增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估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克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32):325.
[2]樊丽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