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音乐教学,调动起残疾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对其身体协调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把音乐教育与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对特殊学生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奥尔夫音乐资源的挖掘、奥尔夫教学模式的构建来全面实施奥尔夫教学法。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特教学校
【课题】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題《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教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6043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29-02
特教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强调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艺术培养,传播美的教育,还特别强调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弥补缺陷和发展优势。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艺术课堂活动中来,通过音乐活动提高特殊学生的感受能力,改善特教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我们在艺术教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 。通过挖掘特教学校奥尔夫音乐教材资源,形成校本教材,并构建了奥尔夫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对特殊儿童心理和生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奥尔夫音乐教材资源的挖掘
(一)从故事、儿歌、乐曲入手挖掘教材
儿歌、故事和乐曲等音乐教育素材都是十分受孩子喜爱的,它们的形式活泼生动,曲调优美,非常适合残疾学生。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节奏语言、肢体律动、声唱动作、来综合表演儿歌和故事,既提高了残疾学生记忆质量,又增强了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奥尔夫教材资源的选取要适用于特殊儿童,选取的曲子要节奏感强,具有一定趣味性,乐曲的时间也不易过长,符合以上特点的曲子都可选作奥尔夫音乐素材。
(二)从艺术体验入手挖掘教材
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活用教材”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而应该活用。生活化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音乐要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反映生活,融入生活。即选取的音乐教材资源内容要贴近生活,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尽量地生活化,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尽量地生活化。
(三)从地方音乐资源入手挖掘教材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否定了以往“教材就等于资源”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突出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奥尔夫音乐资源。”我们从本地的剪纸、霸王鞭等民间文化入手,将其与奥尔夫音乐进行融合,比如:在融合剪纸文化中,我们以儿歌《剪窗花》的形式出现在奥尔夫音乐课中。
二、奥尔夫教学模式的内涵
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理念对学前及低年级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开发出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实现对特殊儿童康复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体验为主,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节奏朗诵、奥尔夫乐器、音乐游戏等,让残疾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理解即兴发挥创作,从而提高残疾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实现对特殊儿童治疗并康复的目标。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操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直接感受,增强特殊儿童的身体协调性。我们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分成四个基本程序:激发情趣——情感体验——合作学习——创作延伸。在激发情趣环节,教师要考虑特殊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对音乐体验内容的需求,一是通过音乐游戏、舞蹈、韵律等愉悦的教育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二是把奥尔夫音乐教室中音乐器材、教具、教室环境布置的更温馨,有亲切感;三是音乐教师要有亲和力,和学生融洽地相处,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音乐空间。情感体验是将复杂、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简单、有趣的身体语言,让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有了亲身体验之后通过合作学习来达到对音乐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发展想象,愉悦身心。最后通过创作延伸提高残疾学生主动性,改善其依赖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残疾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这一环节鼓励残疾学生自我创作,以音乐游戏和舞蹈结合为训练于段,让学生在即兴创编活动中找到创作的魅力,发展残疾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康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世红.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