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坚
摘要:在分析森林公园植物配置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原则,通过实例对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及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应用
中圖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50-02
1 引言
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生态、旅游等需求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城市森林公园不仅承载了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的休闲、娱乐以及健身、生态科普宣教等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形象打造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对于植物配置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升。在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中,植物配置的目的不仅在于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营造,同时还具有相应的生态以及文化等更深层次的规划建设需求。通常情况下,城市森林公园多是以大面积天然或者是人工林木作为主体进行规划建设的公园类型,其规划建设中除了在对森林景色的自然特征进行保护外,还需要结合公园规划与本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布置。
2 城市森林公园的植物配置手法及原则
2.1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手法
结合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情况,植物配置中常用的手法包括通过对比与衬托以及动势与均衡、色彩与季相、起伏与韵律、层次与背景之间的巧妙搭配与结合运用,达到植物造景与配置设计的目的。
(1)在植物配置中,对比与衬托的配置手法是指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把握,通过高低不同、姿态各异以及植物叶形与颜色差别、花形与花色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应用,在相互对比与烘托映衬的作用下,达到一定的艺术性与美观性植物配置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对比与映衬手法进行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对于树丛组合与配置设置,要注意确保植物配置之间的协调性,注意避免进行形态与姿色差异过大的树木种类搭配组合。
(2)以动势与均衡把握实现的植物配置,就是根据植物姿态之间的差异,通过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控制,同时从植物不同生长阶段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差异出发,通过合理选择与配置应用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植物景观搭配效果。
(3)通过植物色彩与季相的合理搭配设置,是根据植物色彩的本身的丰富性,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能够通过一种单一颜色表现或者是多种色彩配合以及对比处理、色彩与色调层次过渡等方式,实现不同的植物园林与景观色彩构图效果的规律方法,在植物配置中,通过对植物叶、花色彩的分级实现,通过重新组织与搭配设计,形成新的、符合森林公园规划目的的植物色彩构图,并且植物色彩搭配中能够对四季的变换进行很好的体现,以通过不同季节下植物色彩与形态的变化,反映出植物所处地区的自然变化特征,达到生态设计的效果。比如“香山红叶”、“武大樱花”等都是通过植物色彩与季相的搭配实现的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效果的植物景观。
(4)植物配置中,起伏与韵律、层次与背景之间的植物搭配与巧妙设计手法,也是植物配置中常用的手法。其中,通过植物本身形态以及高低的不同,营造出一种具有起伏变化的韵律美感,在植物配置中,以城市园林景观道路旁狭长植物带等植物造景中应用较多,在这种手法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对植物纵向立体轮廓以及空间之间的变化进行合理把握,通过高低搭配实现有起有伏的植物景观变化效果,达到植物配置的韵律美感,提高植物配置的效果。而植物配置中层次与背景手法,是为避免单一植物配置中景观的单调性,通过将花卉、灌木以及乔木等不同植物的选择应用,实现多层次植物配置,或者是对不同花期或花色植物的选择配置,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象,在提升植物配置中植物层次的丰富性同时,通过植物层次变化凸显其背景,提高植物景观的内涵性特征,达到较好的植物配置效果。
2.2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原则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需要遵循生态性优化以及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凸显地方特色的原则和要求。生态性优先的植物配置原则是要求在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中要结合植物生长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搭配选择,确保不同特性的植物与其栽种环境合理、适宜。因地制宜原则就是要求结合植物栽种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根据植物自身特点以及对环境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与栽种,以确保植物生长变化良好。此外,植物配置还需要遵循合理搭配与凸显地方特色的原则,这就要求植物配置在结合植物与地区环境特征进行合理选择基础上,还需要注意植物配置与地区历史人文特征之间的结合,通过植物选择与配置营造出具有丰富个性化、地区人文精神以及自然气候变化特征的植物配置效果,以提高城市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水平果。
比如,进行森林公园水景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公园水体的生态环境规律及要求,通过堤与岛设置实现水面划分以及增加景深效果,同时对于水景植物配置,要以耐水、喜湿、色泽鲜明和姿态优美的灌木或乔木植物为主,作为主景或者是同水体中湖石、花草等结合进行设计,起到相应的装饰效果。此外,对路旁植物配置,在进行不同园林路旁景观设计创造的同时,注意打破常规行道树木栽种配置格局,在道路两旁配置不同种类的树木,并通过植物配置整体上的均衡性约束,达到不同的植物配置效果。
3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应用实例
3.1 江西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情况介绍
江西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总规划面积约为2万hm2,处于该城市的西部位置,以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地貌为主,海拔在200~500m之间,最低海拔地区为湖地,最大海拔高差约为400m。其中,盆地地形土壤以第四纪新沉积物堆积土壤为主,整个公园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变化特点,地形坡度为30°,属季风性湿润温和气候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城市森林公园的植物种类达800多种,其中包括本地野生植物种类700多种,外部引进植物种类约70余种,公园栽种植物更是包含了国家第一批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水杉等多种植物,此外,还包含地方野生保护植物近50种,整个公园的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杉木林、阔叶林、混交林、毛竹林等林木植被为主,此外,山地灌木草丛包含芒其、野古草、金茅、蕨类等,地带性森林植物以长叶石栋、木荷、楠木、观光木以及天料木等常绿阔叶林植物为主。公园湖地区还分布了亚热带雨林植物,像南岭拷等,整个公园的森林覆盖面积非常广泛,但是部分区域植物配置结构简单、灌木层次单调导致景观色彩与季相变化效果不明显,需要改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