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晨
运城是全国重点蝗区之一,也是山西省东亚飞蝗惟一发生区,全市宜蝗面积60余万亩,蝗区过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近年来市、县两级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做好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极开展蝗虫监测与防控,黄河滩涂推广种植莲菜、粮食作物等蝗虫非喜食作物,尽管我们动用大量人、物、财力进行了对飞蝗的防控,但在防控中仍有很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防治蝗虫问题的思考。
1近年蝗虫发生防控动态
1.1发生防控情况
近年来,我市东亚飞蝗总体偏轻发生,每年发生面积都在40万亩左右,主要发生在个别农田和荒草滩,出土盛期在5月上中旬,防治适期在6月上中旬。尽管蝗虫的适生地有所扩大,蝗虫防治的投入不够,气候条件对蝗虫的数量增长有利,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等,但是我市沿黄县(市)测报人员对东亚飞蝗坚持查后即报,严密监测虫情发生发展动态,准确掌握蝗虫达标区和高密点分布情况,有效控制了蝗虫的发生和危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我市拥有多台三角翼飞机、多旋翼飞机、加农炮等,一旦蝗虫发生,可随时到位,足以做到农区飞蝗达标区处置率达100%,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迁入蝗虫不二次起飞”的目标,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为我市农业保驾护航。
我们的策略是狠治夏蝗、抑制秋蝗,优先采用绿色治蝗技术,不断提高生物防治技术比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蝗区生态环境,促进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防控主要通过生态控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或种植棉花等蝗虫不喜食作物,实行精耕细作,改善土壤质地,破坏蝗虫的发生环境,达到控制蝗虫种群的目的;生物防治:在中、低密度蝗区利用杀蝗绿僵菌、杀蝗白僵菌、蝗虫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农药和其他植物源农药开展防治,保护蝗区生态环境;应急防治:在高密度蝗区和农田周边发生区,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队进行统防统治,及时有效控制蝗虫发生为害,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为害”的目标。
1.2近年来发生防控情况的变化
1.2.1种植结构变化
尽管由于效益下降,在黄河滩涂推广的芦笋、棉花等蝗虫非喜食作物面积大幅度减少,玉米、小麦等喜食作物增加,为我市东亚飞蝗的发生提供了食源,增加了点片高密度发生几率,但是近年来在黄河滩地,新兴的生态观光农业迅速发展,像莲藕种植、池塘养鱼、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都减少了蝗虫的生存地,对其生境进行了破坏,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减少了适于蝗虫的产卵地。
1.2.2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鸟、真菌、病毒、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可以有效控制蝗灾。目前在我市:一是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防治蝗虫;二是防止乱捕杀青蛙,保持自然界中青蛙的数量;三是在打化学农药时要避开天敌发生期,或发生地点,尽量选择好的农药,只对蝗虫有杀伤作用,而对天敌无杀伤作用。
2当前蝗虫防控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1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我市滩涂面积大,查蝗区域都在离市区较远的黄河岸边,缺乏交通工具,人员无法到达,甚至无法当天返回,尤其是桃花汛期,人员安全都无法保证。加之在防治过程中,多数滩涂老百姓依然使用有机磷农药,生物农药得不到推广。
2.2人员素质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没有工作经费和劳务补助费,加之查蝗时间是在每年的5~8月,挖卵是在10~11月,正是天气炎热和寒冷的时候,导致很多人员不愿意去蝗区查蝗;同时查蝗人员的业务水平、系统研究还不够,检测设备不先进,导致无法找到安全可行的查蝗方法。
2.3项目补助力度不够
东亚飞蝗防治区域在黄河滩,路途遥远,道路不平,高温酷暑,用水不便,作业难度大,前期调查、人工、宣传、监督检查等费用无法落实,同时蝗虫防治成本过高,据调查,每亩防治费用维持在10~12元,如使用生物农药需要增加2~4元,这些都给防治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困难。
3建议和思考
3.1加快新型测报工具的研发、推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测报工具的研发、推广、使用是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现代植保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加快研发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新型测报工具,促进蝗虫测报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同时也要增加项目投入,通过设立专项、明确专人、增加投入、加大考核等途经,在测报工作安排中,列出部分专项经费,支持新型测报工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推进新型测报工具研发应用。
3.2提高待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蝗虫防治工作中,需要进行蝗虫发生调查,需要进行技术宣传,进行监督督查,进行新闻宣传,进行资料积累汇总,建议在工作中能适当给予经费,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同时适当增加查蝗和防治人员劳务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