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开华 杨立菊
华坪茶叶发展已历经30年,至今茶叶种植面积仅为1.6万亩,年产量784吨,产值441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00万元,加工产值1500万元。
华坪县北部山区,海拔1600~2200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土壤PH值4.0~5.5之间,森林覆盖率50%以上,适合茶叶的种植,是发展高山绿茶的理想之地。华坪县人民政府结合丽江旅游的发展,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政策的实施和建设华坪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提出了“南芒果北茶叶”发展思路,把发展茶叶作为华坪县北部山区特色农业之路,制定了“强规划、扶龙头、打品牌、建市场”等发展措施,为茶叶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30年了,为什么华坪茶叶产业与芒果等产业相比,一直处于“小弱难”的状态呢?这需要找原因、出对策,以期加速推进该项产业的发展,为华坪县高原特色产业化注入活力。
就此笔者抛砖引玉,提出看法,愿对促进华坪茶叶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1华坪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
1.1龙头企业小,没有形成規模效益
全县1.6万亩茶园,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13家,每家茶厂平均加工的茶园面积平均仅为1000亩,品牌有乌木春、雪龙春、雨台山、回龙春、添雨、云华春等品牌,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没有一家龙头企业。
1.2茶叶产品创新不足,没能在较大范围叫响品牌
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有的设备简陋,工艺技术粗糙,管理水平较低;加工水平参差不齐,茶叶资源浪费严重;加之品牌意识淡薄,市场开拓能力低,大多数提供粗制产品,精加工茶少,品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生产流通和市场竞争相对混乱。
1.3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科技转化率低
县域内无论是茶叶种植技术或加工技术,都是靠经验,比较传统和落后。各茶厂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茶叶生产管理及专业技术培训,对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仅凭经验和习惯对初级产品生产加工进行简单操作,茶叶产品质量很难陕速提升,更别说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
1.4农民增收难,扩大规模的积极性受到阻碍
由于华坪县茶叶加工企业的小散弱,经营粗放、竞争力弱、产品成本高、市场小,茶厂普遍收春茶,夏秋茶不收。造成农民增收难,企业步履维艰,阻碍着茶叶产业拓展规模。
2加速华坪茶叶产业跨越发展的建议
2.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作用,促跨越发展
茶叶产业是华坪县继芒果产业发展获得成功之后,北部山区1600米海拔以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产业,对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意义重大。茶叶收入高低决定着茶叶生产者经济收入的多少,效益好有利于提高茶农种植的积极性,效益差则是一个打击。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研究出台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将茶农利益和茶叶产业联系起来,制订出符合实际且便于操作的措施,大力推动该项产业跨越发展。
2.2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走有机茶之路
华坪县茶区,海拔1500米以上,具有北温带的气候特点,光热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这些自然条件有利于高山高香绿茶的发展,环境无污染,使用农药少,具备发展有机茶的条件。
2.3创建“互联网+”茶叶模式,拓展经营空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新形势下,电商交易为许多企业开启了新的经营模式。华坪的茶叶企业不仅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创新,构筑行业生态新格局,把握其快捷、方便、覆盖面广、推广及时等优势。因此华坪县的茶叶企业也要学会拥抱新媒体,“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工具,它会给一个企业带来思考方式的变革。”电子商务已形成一种趋势,在开通网站平台的同时也会将品牌的鉴定证书及品质质量加以呈现,保证品质。如果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就会被时代抛弃。
2.4开展茶叶“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创建拳头品牌
华坪茶区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条件优异,素有生产“优质高山茶品”的美誉,华坪出产的茶叶内含营养物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等含量均普遍较高。发展茶叶“名、特、优、新”系列产品及其拳头品牌潜力很大。为此应大力开发茶粉、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系列茶品,拿出更多拳头产品,促进产业效益提升。
2.5加大茶产业、茶文化、茶产品及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
积极搭建茶产业发展平台,踊跃参与和举力各种有益的茶事宣传与推介活动,办好茶品展示、展销、品茗以及名优评比等,集中宣传好华坪名优茶品及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研究、挖掘和弘扬华坪茶历史、茶文化,并融合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大力开展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活动和茶旅游开发,带动茶业经济发展。利用开起“互联网+”的模式拓展经营空间,扩大市场竞争力。
2.6全面强化“科技兴茶”措施,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和强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及其人员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科技服务职能;积极开展先进科技和先进工艺试验、抓好示范样板,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扶贫整村推进科技培训”和“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等,大力开展茶叶先进科学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不断加大茶叶科技普及力度,全面提升产业科技水平。endprint